激忿填膺 |
拼音 jī fèn tián yīng 注音 ㄐ一 ㄈㄣˋ ㄊ一ㄢˊ 一ㄥ 解释 膺:胸。强烈的忿怒填满胸中。形容气愤已极。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顾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学,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焕乎贤者之业。” 用法 作谓语;形容气愤至极。 感情 激忿填膺是中性词。 近义 义愤填膺 |
惩忿窒欲 |
拼音 chéng fèn zhì yù 注音 ㄔㄥˊ ㄈㄣˋ ㄓˋ ㄩˋ 解释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出处 《周易 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例子 各宜警醒,惩忿窒欲,且休望超凡入道,也是保身安家的正理。(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克制情感。 感情 惩忿窒欲是中性词。 繁体 懲忿窒慾 英语 calm anger and control one's passion |
忿然作色 |
拼音 fèn rán zuò sè 注音 ㄈㄣˋ ㄖㄢˊ ㄗㄨㄛˋ ㄙㄜˋ 解释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 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例子 听到光绪皇帝支持维新变法,慈禧太后忿然作色,怀恨不已。 正音 “色”,不能读作“sǎi”。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忿然作色是贬义词。 近义 大发雷霆、怒气冲天、横眉立目 反义 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平心静气 |
捐忿弃瑕 |
拼音 juān fèn qì xiá 注音 ㄐㄨㄢ ㄈㄣˋ ㄑ一ˋ ㄒ一ㄚˊ 解释 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出处 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捐忿弃瑕是中性词。 繁体 捐忿棄瑕 |
忿不顾身 |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注音 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 解释 同“奋不顾身”。 出处 《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勇往直前。 感情 忿不顾身是中性词。 繁体 忿不顧身 近义 奋不顾身 反义 贪生怕死 |
忿世嫉俗 |
拼音 fèn shì jí sú 注音 ㄈㄣˋ ㄕˋ ㄐ一ˊ ㄙㄨˊ 解释 同“愤世嫉俗”。 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憎恨世俗。 感情 忿世嫉俗是中性词。 繁体 忿丗嫉俗 近义 愤世嫉俗 英语 hate the world at large |
忿火中烧 |
拼音 fèn huǒ zhōng shāo 注音 ㄈㄣˋ ㄏㄨㄛˇ ㄓㄨㄥ ㄕㄠ 解释 犹言怒火中烧。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甲词益狎逼。张忿火中烧,反刀直出,剁甲中颅。”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愤怒时。 感情 忿火中烧是中性词。 繁体 忿火中燒 |
雀角之忿 |
拼音 què jiǎo zhī fèn 注音 ㄑㄩㄝˋ ㄐ一ㄠˇ ㄓ ㄈㄣˋ 解释 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样。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 出处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例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山村豪气,偶因鹅鸭之争,指起雀角之忿。” 用法 作宾语;指打官司带来的烦恼。 感情 雀角之忿是中性词。 |
忿忿不平 |
拼音 fèn fèn bù píng 注音 ㄈㄣˋ ㄈㄣˋ ㄅㄨˋ ㄆ一ㄥˊ 解释 同“愤愤不平”。 出处 《禅真逸史》第一回:“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 例子 高战也是忿忿不平,点点头。古龙《长干行》三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感情 忿忿不平是中性词。 近义 愤愤不平 英语 be very indignant |
睚眦之忿 |
拼音 yá zì zhī fèn 注音 一ㄚˊ ㄗˋ ㄓ ㄈㄣˋ 解释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睚眦之忿是中性词。 繁体 睚眥之忿 近义 睚眦之怨、睚眦之隙、睚眦之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