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凿字的成语大全

凿字的常见组词有:凿壁悬梁、凿空立论、凿空指鹿、凿破浑沌、凿穴为居、凿圆枘方、穿文凿句、穿凿傅会、炳炳凿凿、证据确凿、圆凿方枘、架谎凿空、凿壁偷光、凿壁借光、凿凿有据、凿隧入井、凿龟数策、凿空之论、凿饮耕食、凿骨捣髓、凿柱取书、凿凿可据、凿楹纳书、凿坯而遁、凿空投隙、凿空取办、凿坏以遁、凿坏而遁、言之凿凿、妄生穿凿、枘凿方圆、枘凿冰炭、枘圆凿方、确凿不移、磨牙凿齿、量凿正枘、量枘制凿、匡衡凿壁、方枘圆凿、方凿圆枘、方枘圜凿、附会穿凿、凿、丁公凿井、穿凿附会、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凿字相关信息

  • 拼音záo
  • 部首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51FF
  • 五笔OGUB|OUFB
  • 仓颉TCUJ
  • 郑码KUUZ
  • 四角32772

凿záoㄗㄠˊ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穿孔,挖掘:~孔。~井。~

含凿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附会穿凿 拼音 fù huì chuān záo 注音 ㄈㄨˋ ㄏㄨㄟˋ ㄔㄨㄢ ㄗㄠˊ 解释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出处 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例子 董仲舒取《春秋》所记天变灾异广泛地予以附会穿凿,使《公羊》学彻底的阴阳五行化。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 感情 附会穿凿是贬义词。 繁体 坿會穿鑿 近义 牵强附会 英语 push in by the head
圆凿方枘 拼音 yuán záo fāng ruì 注音 ㄩㄢˊ ㄗㄠˊ ㄈㄤ ㄖㄨㄟˋ 解释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例子 彼此的性格,情趣相差很大,所谓“圆凿方枘”,实在难以生活在一起。 正音 “枘”,不能读作“nēi”。 辨形 “圆”,不能写作“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感情 圆凿方枘是贬义词。 繁体 圓鑿方枘 近义 圆孔方木 英语 lik
凿穴为居 拼音 záo xué wéi jū 注音 ㄗㄠˊ ㄒㄩㄝˊ ㄨㄟˊ ㄐㄨ 解释 凿: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凿穴为居是中性词。
凿隧入井 拼音 záo suì rù jǐng 注音 ㄗㄠˊ ㄙㄨㄟˋ ㄖㄨˋ ㄐ一ㄥˇ 解释 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出处 《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收效甚微。 感情 凿隧入井是中性词。 繁体 鑿隧入井
凿破浑沌 拼音 záo pò hùn dùn 注音 ㄗㄠˊ ㄆㄛˋ ㄏㄨㄣˋ ㄉㄨㄣˋ 解释 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凿破浑沌是中性词。
凿空投隙 拼音 záo kōng tóu xì 注音 ㄗㄠˊ ㄎㄨㄥ ㄊㄡˊ ㄒ一ˋ 解释 谓寻找时机、捏造罪名。 出处 《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凿空投隙是贬义词。 繁体 鑿空投隙
妄生穿凿 拼音 wàng shēng chuān záo 注音 ㄨㄤˋ ㄕㄥ ㄔㄨㄢ ㄗㄠˊ 解释 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望文生义。 感情 妄生穿凿是贬义词。 繁体 妄生穿鑿 近义 牵强附会、望文生义 英语 draw a forced analogy
凿圆枘方 拼音 záo yuán ruì fāng 注音 ㄗㄠˊ ㄩㄢˊ ㄖㄨㄟˋ ㄈㄤ 解释 凿:榫卯;枘:榫头。榫眼是圆的,榫头却是方的。比喻双方龃龉不合。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例子 宋·秦观《与苏公先生简》:“比迫于衣食,强勉万一之遇,而寸长尺短各有所施,凿圆枘方卒以不合。”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凿圆枘方是中性词。 繁体 鑿圓枘方 近义 圆凿方枘
凿空立论 拼音 záo kōng lì lùn 注音 ㄗㄠˊ ㄎㄨㄥ ㄌ一ˋ ㄌㄨㄣˋ 解释 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感情 凿空立论是贬义词。
凿凿有据 拼音 záo záo yǒu jù 注音 ㄗㄠˊ ㄗㄠˊ 一ㄡˇ ㄐㄨˋ 解释 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出处 清 朱之瑜《答野传问》:“陶氏《辍耕录》云:‘蒙古入中国,中国方有木棉。’是凿凿有据也。” 例子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她总是凿凿有据地说:‘出了那档子事没多久,他就得疯病死了。’”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指有确实的证据。 感情 凿凿有据是中性词。 繁体 鑿鑿有據 近义 言之凿凿、凿凿可据 反义 无稽之谈、空穴来风 俄语 бесспорн
丁公凿井 拼音 dīng gōng záo jǐng 注音 ㄉ一ㄥ ㄍㄨㄥ ㄗㄠˊ ㄐ一ㄥˇ 解释 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例子 丁公凿井的成语典故也就是穿井得人的典故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语言传来传去而失真。 感情 丁公凿井是中性词。 繁体 丁公鑿井 近义 穿井
磨牙凿齿 拼音 mó yá záo chǐ 注音 ㄇㄛˊ 一ㄚˊ ㄗㄠˊ ㄔˇ 解释 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出处 清·钱谦益《刻 序》:“呜呼!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相仍而未艾。” 例子 康濯《东方红》第五章:“磨牙凿齿地对齐占杰说:‘那你跟我捎个信,告诉王科长说,我当下这就退社。’” 用法 作定语、状语;同“咬牙切齿”。 感情 磨牙凿齿是贬义词。 繁体 磨牙鑿齒 近义 咬牙切齿
凿楹纳书 拼音 záo yíng nà shū 注音 ㄗㄠˊ 一ㄥˊ ㄋㄚˋ ㄕㄨ 解释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凿楹纳书是中性词。 繁体 鑿楹納書
凿壁偷光 拼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注音 ㄗㄠˊ ㄅ一ˋ ㄊㄡ ㄍㄨㄤ 解释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例子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 难行和不信》) 辨形 “壁”,不能写作“璧”。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谜语
凿壁借光 拼音 záo bì jiè guāng 注音 ㄗㄠˊ ㄅ一ˋ ㄐ一ㄝˋ ㄍㄨㄤ 解释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出处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勤学。 感情 凿壁借光是褒义词。 繁体 鑿壁借光 近义 凿壁偷光 反义 不学无术
穿文凿句 拼音 chuān wén záo jù 注音 ㄔㄨㄢ ㄨㄣˊ ㄗㄠˊ ㄐㄨˋ 解释 穿:凿。指推敲文字,雕琢词句。写文章牵强附会。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感情 穿文凿句是贬义词。 繁体 穿文鑿句 近义 雕章琢句
凿空取办 拼音 záo kōng qǔ bàn 注音 ㄗㄠˊ ㄎㄨㄥ ㄑㄨˇ ㄅㄢˋ 解释 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出处 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凿空取办是贬义词。 繁体 鑿空取辦
凿柱取书 拼音 záo zhù qǔ shū 注音 ㄗㄠˊ ㄓㄨˋ ㄑㄨˇ ㄕㄨ 解释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出处 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凿柱取书是中性词。 繁体 鑿柱取書
量枘制凿 拼音 liàng ruì zhì záo 注音 ㄌ一ㄤˋ ㄖㄨㄟˋ ㄓˋ ㄗㄠˊ 解释 见“量凿正枘”。 出处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量枘制凿是中性词。 繁体 量枘制鑿 近义 量凿正枘
枘凿冰炭 拼音 ruì záo bīng tàn 注音 ㄖㄨㄟˋ ㄗㄠˊ ㄅ一ㄥ ㄊㄢˋ 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枘凿冰炭是中性词。 繁体 枘鑿冰炭
凿龟数策 拼音 záo guī shǔ cè 注音 ㄗㄠˊ ㄍㄨㄟ ㄕㄨˇ ㄘㄜˋ 解释 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出处 《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占卜。 感情 凿龟数策是中性词。 繁体 鑿龜數筞
确凿不移 拼音 què záo bù yí 注音 ㄑㄩㄝˋ ㄗㄠˊ ㄅㄨˋ 一ˊ 解释 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出处 例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确凿不移的真理。 正音 “凿”,不能读作“zuó”。 辨形 “移”,不能写作“秒”。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 确凿不移是褒义词。 繁体 確鑿不移 近义 天经地义、千真万确 反义 捕风捉影、荒诞不经 英语 be yound doubt
方枘圜凿 拼音 fāng ruì yuán zuò 注音 ㄈㄤ ㄖㄨㄟˋ ㄩㄢˊ ㄗㄨㄛˋ 解释 见“方枘圆凿”。 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感情 方枘圜凿是中性词。 繁体 方枘圜鑿 近义 方枘圆凿、方凿圆枘 英语 square peg in round hole
凿凿可据 拼音 záo záo kě jù 注音 ㄗㄠˊ ㄗㄠˊ ㄎㄜˇ ㄐㄨˋ 解释 凿凿:确实。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 出处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例子 按此器除孙雨人处现存一具,合之富海帆处一具,皆凿凿可据。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官僚雅集杯》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凿凿可据是中性词。 繁体 鑿鑿可據 近义 凿凿有据
凿骨捣髓 拼音 záo gǔ dǎo suì 注音 ㄗㄠˊ ㄍㄨˇ ㄉㄠˇ ㄙㄨㄟˋ 解释 形容十分刻毒。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凿骨捣髓是贬义词。 繁体 鑿骨搗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