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隅字的成语大全

隅字的常见组词有:负隅依阻、向隅独泣、向隅之感、向隅之泣、一隅之说、向隅而泣、斗绝一隅、避溺山隅、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人向隅,满坐不乐、一隅之见、一隅三反、一隅之地、失之东隅、偏安一隅、海角天隅、苟安一隅、观隅反三、负隅顽抗、砥砺廉隅、砥廉峻隅、砥厉廉隅、隅、安于一隅、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隅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11画
  • 统一码9685
  • 五笔BJMY
  • 仓颉NLWLB
  • 郑码YKLZ
  • 四角76227

隅yúㄩˊ 角落:城~。墙~。屋~。~隙(屋角的洞穴)。向~而泣。 〔~中

含隅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海角天隅 拼音 hǎi jiǎo tiān yú 注音 ㄏㄞˇ ㄐ一ㄠˇ ㄊ一ㄢ ㄩˊ 解释 见“海角天涯”。 出处 元·张好古《张生煮海》第四折:“海角天隅,须有日再完整。”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偏僻遥远的地方。 感情 海角天隅是中性词。 近义 海角天涯、海涯天角 英语 the end of the earth(the corners of the earth)
安于一隅 拼音 ān yú yī yú 注音 ㄢ ㄩˊ 一 ㄩˊ 解释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例子 你不能只求安于一隅,要有更大的目标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苟且偷安。 感情 安于一隅是中性词。 繁体 安於一隅 近义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斗绝一隅 拼音 dòu jué yī yú 注音 ㄉㄡˋ ㄐㄩㄝˊ 一 ㄩˊ 解释 孤悬边远之地;僻处边远之地。 出处 《魏书·西域传·焉耆》:“焉耆为国,斗绝一隅,不乱日久。” 例子 李公斗绝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袭吉之笔才,虎傅翼矣!《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斗绝一隅是中性词。 繁体 鬥絶一隅
苟安一隅 拼音 gǒu ān yī yú 注音 ㄍㄡˇ ㄢ 一 ㄩˊ 解释 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例子 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 用法 作谓语;指偷生。 感情 苟安一隅是贬
负隅依阻 拼音 fù yú yī zǔ 注音 ㄈㄨˋ ㄩˊ 一 ㄗㄨˇ 解释 负:依仗;隅:同“嵎”,角落或山势弯曲险要之处。凭恃地势的险阻,进行抵抗或固守。 出处 汉·马融《广成颂》:“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负隅依阻是中性词。 繁体 負隅依阻 英语 fight from a high position,back to cliff-side
失之东隅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 注音 ㄕ ㄓ ㄉㄨㄥ ㄩˊ 解释 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失败(最后取得成功)。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例子 但是失之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正音 “隅”,不能读作“ǒu”。 辨形 “隅”,不能写作“于”。 用法 偏正式;作分句;常与收之桑榆连用。 感情 失之东隅是中性词。 繁
向隅之感 拼音 xiàng yú zhī gǎn 注音 ㄒ一ㄤˋ ㄩˊ ㄓ ㄍㄢˇ 解释 向隅:面朝屋子的角落。指失望的感觉。 出处 鲁迅《记“发薪”》:“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 用法 作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向隅之感是中性词。
一隅三反 拼音 yī yú sān fǎn 注音 一 ㄩˊ ㄙㄢ ㄈㄢˇ 解释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例子 清·沈起凤《谐铎·垂帘论曲》:“感叹悲戚则用南吕,一隅三反,诸可类推。”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善于类推。 感情 一隅三反是中性词。 近义 举一反三
向隅独泣 拼音 xiàng yú dú qì 注音 ㄒ一ㄤˋ ㄩˊ ㄉㄨˊ ㄑ一ˋ 解释 隅:墙角;泣: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孤独,伤感 出处 唐·杜牧《上吏部高尚书书状》:“每遇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向隅独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绝望地哭。 感情 向隅独泣是贬义词。 近义 向隅而泣 英语 weep all alone in a corner 俄语 оплакивать свою судьбу
砥砺廉隅 拼音 dǐ lì lián yú 注音 ㄉ一ˇ ㄌ一ˋ ㄌ一ㄢˊ ㄩˊ 解释 见“砥厉廉隅”。 出处 宋·苏轼《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砺廉隅,有搢绅之风。” 例子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砺廉隅,崇尚名节。”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感情 砥砺廉隅是中性词。 繁体 砥礪亷隅 近义 砥厉廉隅
向隅之泣 拼音 xiàng yú zhī qì 注音 ㄒ一ㄤˋ ㄩˊ ㄓ ㄑ一ˋ 解释 向隅:面朝屋子的角落。形容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哭泣。 出处 宋·陈亮《谢陈侍郎启》:“宁失不经,忍视向隅之泣。” 例子 明·袁宏道《乞归稿》:“因思区区浮名,何益人毛发事,而使七八十老人,有向隅之泣,其若良心何?” 用法 作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向隅之泣是中性词。 近义 向隅而泣 英语 weep all alone in a corner
负隅顽抗 拼音 fù yú wán kàng 注音 ㄈㄨˋ ㄩˊ ㄨㄢˊ ㄎㄤˋ 解释 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例子 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徐海东《奠基礼》) 正音 “隅”,不能读作“ǒu”。 辨形 “隅”,不能写作“偶”。 辨析 见“垂死挣扎”。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角斗 感情 负隅顽抗是贬义词。
偏安一隅 拼音 piān ān yī yú 注音 ㄆ一ㄢ ㄢ 一 ㄩˊ 解释 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例子 金玉舟《赵匡胤》第三章:“南汉、后蜀、吴越、闽、大理、吴越等国家,偏安一隅,志在自保。”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国土沦丧时。 感情 偏安一隅是贬义词。 近义 苟且偷安 英语 be content to exercise sovereignty over a part of the country
一隅之说 拼音 yī yú zhī shuō 注音 一 ㄩˊ ㄓ ㄕㄨㄛ 解释 片面的说法;偏见。 出处 《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李贤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例子 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说也,非通论也。宋·苏洵《衡论上·御将》 用法 作宾语;指偏见。 感情 一隅之说是中性词。 繁体 一隅之説
砥厉廉隅 拼音 dǐ lì lián yú 注音 ㄉ一ˇ ㄌ一ˋ ㄌ一ㄢˊ ㄩˊ 解释 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 《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例子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孔丛子·连丛子下》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感情 砥厉廉隅是中性词。 繁体 砥厲亷隅 近义 砥砺廉隅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拼音 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 注音 ㄉㄨㄥ ㄩˊ 一ˇ ㄕˋ,ㄙㄤ ㄩˊ ㄈㄟ ㄨㄢˇ 解释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繁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注音 ㄕ ㄓ ㄉㄨㄥ ㄩˊ,ㄕㄡ ㄓ ㄙㄤ ㄩˊ 解释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处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例子 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感情 失之东隅,收
一隅之见 拼音 yī yú zhī jiàn 注音 一 ㄩˊ ㄓ ㄐ一ㄢˋ 解释 隅:角落。在很狭小的角度里所看见的。比喻片面的见解和主张。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例子 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 ,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明 王守仁《语录一》) 正音 “隅”,不能读作“yù”。 辨形 “隅”,不能写作“偶”。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感情 一隅之见是贬义词。 繁体 一隅之見 近义 以偏概全、一孔之见、管见所及 反
避溺山隅 拼音 bì nì shān yú 注音 ㄅ一ˋ ㄋ一ˋ ㄕㄢ ㄩˊ 解释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出处 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例子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止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微绳,解箓收簪,旦归初服。《梁书·王僧孺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远远避开。 感情 避溺山隅是中性词。
观隅反三 拼音 guān yú fǎn sān 注音 ㄍㄨㄢ ㄩˊ ㄈㄢˇ ㄙㄢ 解释 犹言举一反三。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方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观隅反三是中性词。 繁体 觀隅反三 近义 举一反三
砥廉峻隅 拼音 dǐ lián jùn yú 注音 ㄉ一ˇ ㄌ一ㄢˊ ㄐㄨㄣˋ ㄩˊ 解释 经过磨砺,使棱角更加分明。 出处 明·唐顺之《方砚铭》:“汝之守,足以砥廉峻隅,而不刓于顽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感情 砥廉峻隅是中性词。 繁体 砥亷峻隅 近义 砥砺廉隅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拼音 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 注音 一 ㄖㄣˊ ㄒ一ㄤˋ ㄩˊ,ㄇㄢˇ ㄗㄨㄛˋ ㄅㄨˋ ㄌㄜˋ 解释 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例子 方见一少年,举杯瞻之曰:‘一人向隅,满坐不乐,小人窃不自量,愿闻金玉之声。’《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唐 薛渔思《河东记 独孤遐叔》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
一隅之地 拼音 yī yú zhī dì 注音 一 ㄩˊ ㄓ ㄉ一ˋ 解释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出处 《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例子 清·汪琬《 序》:“余尝叹长水一隅之地,居人仅数千家。” 用法 作宾语;指小地方。 感情 一隅之地是中性词。 近义 一席之地
向隅而泣 拼音 xiàng yú ér qì 注音 ㄒ一ㄤˋ ㄩˊ ㄦˊ ㄑ一ˋ 解释 隅:墙角;泣:哭。一个人面对墙角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例子 (1)历史上有多少个野心家在他们失败之后成了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2)要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不然就会变成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正音 “隅”,不能读作“ǒu”。 辨形 “隅”,不能写作“余”。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