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头袒体 |
拼音 kē tóu tǎn tǐ 注音 ㄎㄜ ㄊㄡˊ ㄊㄢˇ ㄊ一ˇ 解释 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科头袒体是中性词。 繁体 科頭襢軆 |
两道三科 |
拼音 liǎng dào sān kē 注音 ㄌ一ㄤˇ ㄉㄠˋ ㄙㄢ ㄎㄜ 解释 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出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感情 两道三科是贬义词。 繁体 兩道三科 近义 说三道四 反义 实话实说 |
力不同科 |
拼音 lì bù tóng kē 注音 ㄌ一ˋ ㄅㄨˋ ㄊㄨㄥˊ ㄎㄜ 解释 同科:同一等级。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力不同科是中性词。 |
金科玉律 |
拼音 jīn kē yù lǜ 注音 ㄐ一ㄣ ㄎㄜ ㄩˋ ㄌㄩˋ 解释 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出处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例子 我们不能把这些看成永远适用的金科玉律,因为社会是发展的,总会有些改变。 正音 “科”,不能读作“kè”。 辨形 “科”,不能写作“课”。 辨析 金科玉律和“清规戒律”;都指信条、规章、原则、条例等 |
横科暴敛 |
拼音 héng kē bào liǎn 注音 ㄏㄥˊ ㄎㄜ ㄅㄠˋ ㄌ一ㄢˇ 解释 同“横征暴赋”。 出处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佥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州县疆界,本国横科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实难抚治。” 例子 老百姓受不了横科暴敛,纷纷揭竿而起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感情 横科暴敛是中性词。 繁体 横科暴斂 近义 横征暴敛、横赋暴敛 英语 extort illegal taxes |
五子登科 |
拼音 wǔ zǐ dēng kē 注音 ㄨˇ ㄗˇ ㄉㄥ ㄎㄜ 解释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出处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例子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来就‘五子登科’,这种风气不好。”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用作结婚的祝福词。 感情 五子登科是中性词。 |
谑笑科诨 |
拼音 xuè xiào kē hùn 注音 ㄒㄩㄝˋ ㄒ一ㄠˋ ㄎㄜ ㄏㄨㄣˋ 解释 谑笑:滑稽可笑;科诨:以动作、表情引人发笑。指情节滑稽逗人发笑的闹剧动作。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谑笑科诨是中性词。 近义 插科打诨 |
发科打趣 |
拼音 fā kē dǎ qù 注音 ㄈㄚ ㄎㄜ ㄉㄚˇ ㄑㄨˋ 解释 科:古戏曲用语;打趣: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 出处 清·颐琐《黄绣球》第15回:“那稿子是同黄通理大家参酌,中间也有发科打趣的处在。”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感情 发科打趣是中性词。 繁体 發科打趣 近义 发科打诨 |
盈科后进 |
拼音 yíng kē hòu jìn 注音 一ㄥˊ ㄎㄜ ㄏㄡˋ ㄐ一ㄣˋ 解释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出处 《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与工作。 感情 盈科后进是褒义词。 繁体 盈科后進 |
跣足科头 |
拼音 xiǎn zú kē tóu 注音 ㄒ一ㄢˇ ㄗㄨˊ ㄎㄜ ㄊㄡˊ 解释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出处 《史记 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例子 卢柟饮了数杯,又讨出大碗,一连吃上十数多碗,吃得性起,把巾服都脱去了,跣足科头,踞坐于椅上。(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形象不整。 感情 跣足科头是贬义词。 繁体 跣足科頭 近义 |
金科玉臬 |
拼音 jīn kē yù niè 注音 ㄐ一ㄣ ㄎㄜ ㄩˋ ㄋ一ㄝˋ 解释 同“金科玉律”。 出处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 用法 作定语、宾语;指法律。 感情 金科玉臬是中性词。 近义 金科玉律、金科玉条、玉律金科 英语 golden laws and precious rules |
开科取士 |
拼音 kāi kē qǔ shì 注音 ㄎㄞ ㄎㄜ ㄑㄨˇ ㄕˋ 解释 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 例子 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科举选拔人才。 谜语 科举考试 感情 开科取士是中性词。 繁体 開科取士 英语 select officials through imperial examinations |
发策决科 |
拼音 fā cè jué kē 注音 ㄈㄚ ㄘㄜˋ ㄐㄩㄝˊ ㄎㄜ 解释 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例子 金·董结元《西厢记》第六卷:“我当发策决科,策名仕版。”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应试取中。 感情 发策决科是中性词。 繁体 發筞决科 近义 金榜题名 反义 名落孙山 |
撒科打诨 |
拼音 sā kē dǎ hùn 注音 ㄙㄚ ㄎㄜ ㄉㄚˇ ㄏㄨㄣˋ 解释 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随你自去的打斛斗、学踢弄、舞地鬼、乔扮神、撒科打诨、乱作胡为。” 例子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5回:“热热闹闹采莲船,撒科打诨。” 用法 作谓语、宾语;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感情 撒科打诨是中性词。 繁体 撒科打諢 近义 插科打诨、打诨插科 英语 introdu |
全科人儿 |
拼音 quán kē rén ér 注音 ㄑㄨㄢˊ ㄎㄜ ㄖㄣˊ ㄦˊ 解释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出处 例子 她守着这全科人儿生活,觉得十分幸福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指妇女。 感情 全科人儿是中性词。 繁体 全科人兒 近义 全福人儿、全乎人儿 英语 a perfect person-a woman whose parents,husband and children are all alive |
撮科打閧 |
拼音 cuō kē dǎ yù 注音 ㄘㄨㄛ ㄎㄜ ㄉㄚˇ ㄩˋ 解释 犹言插科打诨。 出处 |
科头赤足 |
拼音 kē tóu chì zú 注音 ㄎㄜ ㄊㄡˊ ㄔˋ ㄗㄨˊ 解释 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出处 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感情 科头赤足是中性词。 繁体 科頭赤足 近义 科头跣足、跣足科头 |
金科玉条 |
拼音 jīn kē yù tiáo 注音 ㄐ一ㄣ ㄎㄜ ㄩˋ ㄊ一ㄠˊ 解释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出处 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例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真台谏之金科玉条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法律。 感情 金科玉条是中性词。 繁体 金科玉條 近义 金科玉律 英语 laws and regulations |
插科打诨 |
拼音 chā kē dǎ hùn 注音 ㄔㄚ ㄎㄜ ㄉㄚˇ ㄏㄨㄣˋ 解释 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例子 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插科打诨,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 |
捏怪排科 |
拼音 niē guài pái kē 注音 ㄋ一ㄝ ㄍㄨㄞˋ ㄆㄞˊ ㄎㄜ 解释 作怪、捣鬼、为难之意。 出处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着那等干眼热滑张杓,任从那些打草惊蛇,尽教他捏怪排科斯间谍。” |
作奸犯科 |
拼音 zuò jiān fàn kē 注音 ㄗㄨㄛˋ ㄐ一ㄢ ㄈㄢˋ ㄎㄜ 解释 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律条。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例子 今儿子既在你处,必然是你作奸犯科,诱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 辨析 作奸犯科与“违法乱纪”有别:作奸犯科侧重于形容作坏事;多用在书面语里;“违 |
科头箕裾 |
拼音 kē tóu jī jù 注音 ㄎㄜ ㄊㄡˊ ㄐ一 ㄐㄨˋ 解释 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出处 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用法 作谓语、宾语;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感情 科头箕裾是中性词。 繁体 科頭箕裾 近义 科头箕踞 |
照本宣科 |
拼音 zhào běn xuān kē 注音 ㄓㄠˋ ㄅㄣˇ ㄒㄨㄢ ㄎㄜ 解释 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 出处 元 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例子 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 辨形 “照”,不能写作“昭”。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读报纸 感情 照本宣科是贬义词。 繁体 炤本宣科 |
插科使砌 |
拼音 chā kē shǐ qì 注音 ㄔㄚ ㄎㄜ ㄕˇ ㄑ一ˋ 解释 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 用法 作宾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感情 插科使砌是中性词。 繁体 挿科使砌 近义 插科打诨 |
与受同科 |
拼音 yǔ shòu tóng kē 注音 ㄩˇ ㄕㄡˋ ㄊㄨㄥˊ ㄎㄜ 解释 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例子 凡赃私的银,是与受同科的,他怎敢闹出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与受同科是中性词。 繁体 與受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