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殃字的成语大全

殃字的常见组词有:自取其殃、殃国祸家、池鱼遭殃、病病殃殃、积恶余殃、蠹国殃民、东观之殃、病国殃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及池鱼、误国殃民、辱国殃民、惹祸招殃、祸国殃民、横殃飞祸、飞殃走祸、殃、池鱼之殃、城门鱼殃、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殃字相关信息

  • 拼音yāng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6B83
  • 五笔GQMD
  • 仓颉MNLBK
  • 郑码ARLG
  • 四角15280

殃yāngㄧㄤˉ 祸害:灾~。遭~。城门失火,~及池鱼(喻牵连受害)。 损害:

含殃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池鱼遭殃 拼音 chí yú zāo yāng 注音 ㄔˊ ㄩˊ ㄗㄠ 一ㄤ 解释 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上卷:“党祸起中江,正士寒心,连袂长往,俺事外人也池鱼遭殃。” 用法 作宾语;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感情 池鱼遭殃是贬义词。 繁体 池魚遭殃 近义 池鱼之殃 英语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innocent people get into trouble on account of others' misforture
飞殃走祸 拼音 fēi yāng zǒu huò 注音 ㄈㄟ 一ㄤ ㄗㄡˇ ㄏㄨㄛˋ 解释 同“飞来横祸”。 出处 繁体 飛殃走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拼音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注音 ㄔㄥˊ ㄇㄣˊ ㄕ ㄏㄨㄛˇ,一ㄤ ㄐ一ˊ ㄔˊ ㄩˊ 解释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出处 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例子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蠹国殃民 拼音 dù guó yāng mín 注音 ㄉㄨˋ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解释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出处 《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例子 世间何物最堪憎?蠹国殃民莫若僧。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 感情 蠹国殃民是贬义词。 繁体 蠧國殃民 近义 蠹国害民、蠹国病民
殃国祸家 拼音 yāng guó huò jiā 注音 一ㄤ ㄍㄨㄛˊ ㄏㄨㄛˋ ㄐ一ㄚ 解释 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 出处 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殃国祸家是贬义词。 繁体 殃國禍家
自取其殃 拼音 zì qǔ qí yāng 注音 ㄗˋ ㄑㄨˇ ㄑ一ˊ 一ㄤ 解释 自己招来祸事。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也终防别生事故,休迟缓自取其殃。”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自取其殃是中性词。 近义 自取其祸
城门鱼殃 拼音 chéng mén yú yāng 注音 ㄔㄥˊ ㄇㄣˊ ㄩˊ 一ㄤ 解释 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处 明·李东阳《尹公墓志铭》:“城门鱼殃,昆岗玉碎。”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城门鱼殃是贬义词。 繁体 城門魚殃 近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英语 When the city gate catches fire,the fish in the moat come to grief--in a disturbance innicent bystanders get into trouble.
池鱼之殃 拼音 chí yú zhī yāng 注音 ㄔˊ ㄩˊ ㄓ 一ㄤ 解释 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 出处 《剪灯新话 三山福地传》:“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例子 王仁东也觉得军机全班尽撤,未免过分,连带使翁同酥受池鱼之殃,内心更为不安。(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感情 池鱼之殃是中性词。 繁体 池魚之殃 近义 殃及池鱼 英语 be implicated in trouble
病病殃殃 拼音 bìng bìng yāng yāng 注音 ㄅ一ㄥˋ ㄅ一ㄥˋ 一ㄤ 一ㄤ 解释 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 出处 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四章:“为个穷放蚕的闺女,病病殃殃的,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值得这么用心,花这么大的费用?” 例子 我不喜欢你病病殃殃的样子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或动植物。 感情 病病殃殃是贬义词。 近义 病病歪歪 英语 be in extremely delicate and fragile health
横殃飞祸 拼音 hèng yāng fēi huò 注音 ㄏㄥˋ 一ㄤ ㄈㄟ ㄏㄨㄛˋ 解释 横: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灾祸。 感情 横殃飞祸是贬义词。 繁体 横殃飛禍 近义 横祸飞灾 英语 the coming of unexpected calamity
积恶余殃 拼音 jī è yú yāng 注音 ㄐ一 ㄜˋ ㄩˊ 一ㄤ 解释 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出处 《易经 坤卦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例子 南朝·宋·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积恶余殃是中性词。 繁体 积
殃及池鱼 拼音 yāng jí chí yú 注音 一ㄤ ㄐ一ˊ ㄔˊ ㄩˊ 解释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例子 张爱玲《色,戒》:“大概也是叫她安心的话,不会乱枪之下殃及池鱼。”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感情 殃及池鱼是贬义词。 繁体 殃及池魚 近义 池鱼之殃
病国殃民 拼音 bìng guó yāng mín 注音 ㄅ一ㄥˋ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解释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 出处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例子 你们的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拼音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 注音 ㄒ一ㄢ ㄒ一ㄚˋ ㄕㄡˇ ㄨㄟˊ ㄑ一ㄤˊ,ㄏㄡˋ ㄒ一ㄚˋ ㄕㄡˇ ㄗㄠ 一ㄤ 解释 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 出处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感情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是中性词。 近义 先下手为强
辱国殃民 拼音 rǔ guó yāng mín 注音 ㄖㄨˇ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解释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出处 《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例子 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辱国殃民是中性词。 繁体 辱國殃民 近义 辱国殄民
东观之殃 拼音 dōng guān zhī yāng 注音 ㄉㄨㄥ ㄍㄨㄢ ㄓ 一ㄤ 解释 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讼贤》:“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 用法 作宾语;指杀身之祸。 感情 东观之殃是中性词。 繁体 東觀之殃 近义 杀身之祸 英语 a fatal disaster
误国殃民 拼音 wù guó yāng mín 注音 ㄨˋ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解释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出处 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例子 郭沫若《孔雀胆》第二章:“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误国殃民是贬义词。 繁体 誤國殃民 近义 祸国殃民、误国害民 英语 injure the country and bring calamity to the people
惹祸招殃 拼音 rě huò zhāo yāng 注音 ㄖㄜˇ ㄏㄨㄛˋ ㄓㄠ 一ㄤ 解释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出处 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惹祸招殃是中性词。 繁体 惹禍招殃 近义 惹祸招愆、惹祸招灾、惹灾招祸 英语 stir up trouble(shoot one's neck out)
祸国殃民 拼音 huò guó yāng mín 注音 ㄏㄨㄛˋ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解释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出处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例子 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 正音 “国”,不能读作“guǒ”。 辨形 “殃”,不能写作“秧”。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