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之声 |
拼音 mí mí zhī shēng 注音 ㄇ一ˊ ㄇ一ˊ ㄓ ㄕㄥ 解释 同“靡靡之音”。 出处 《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例子 现代流行乐曲不乏靡靡之声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庸俗音乐。 感情 靡靡之声是贬义词。 繁体 靡靡之聲 近义 靡靡之音 英语 coaxing tune |
靡然从风 |
拼音 mí rán cóng fēng 注音 ㄇ一ˊ ㄖㄢˊ ㄘㄨㄥˊ ㄈㄥ 解释 同“靡然向风”。 出处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例子 惜抱振兴绝学,海内靡然从风。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例略》 用法 作谓语;指形成风气。 感情 靡然从风是中性词。 繁体 靡然従風 近义 靡然成风、靡然向风 |
望尘靡及 |
拼音 wàng chén mí jí 注音 ㄨㄤˋ ㄔㄣˊ ㄇ一ˊ ㄐ一ˊ 解释 见“望尘莫及”。 出处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远远落在后面。 感情 望尘靡及是中性词。 繁体 朢塵靡及 近义 望尘莫及、望尘不及 英语 be a far cry(cannot hold a candle to) 俄语 значительно уступать |
辙乱旗靡 |
拼音 zhé luàn qí mí 注音 ㄓㄜˊ ㄌㄨㄢˋ ㄑ一ˊ ㄇ一ˊ 解释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例子 阵势一动,辙乱旗靡,眼见得无法支持,纷纷败走。(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七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辙乱旗靡是贬义词。 繁体 轍亂旗靡 近义 靡旗乱辙 英语 crisscross chariot tracks and drooping banners(sig |
靡然顺风 |
拼音 mí rán shùn fēng 注音 ㄇ一ˊ ㄖㄢˊ ㄕㄨㄣˋ ㄈㄥ 解释 望风顺从。 出处 唐·张说《广州督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幅员万里,驯致九译,诏书下日,靡然顺风。” 用法 作谓语;表示臣服。 感情 靡然顺风是贬义词。 繁体 靡然順風 |
强食靡角 |
拼音 qiáng shí mí jiǎo 注音 ㄑ一ㄤˊ ㄕˊ ㄇ一ˊ ㄐ一ㄠˇ 解释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出处 《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强食靡角是中性词。 繁体 強食靡角 |
至死靡他 |
拼音 zhì sǐ mí tā 注音 ㄓˋ ㄙˇ ㄇ一ˊ ㄊㄚ 解释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出处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例子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7回:“仙赐听了,更加感激得死心塌地,至死靡他。”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立场坚定。 感情 至死靡他是中性词。 近义 之死靡它 |
靡然成风 |
拼音 mí rán chéng fēng 注音 ㄇ一ˊ ㄖㄢˊ ㄔㄥˊ ㄈㄥ 解释 同“靡然向风”。 出处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例子 当是时,李献吉以学杜雄压海内,窜窃剽贼,靡然成风。清·周亮工《书影》卷七 用法 作谓语;指形成风气。 感情 靡然成风是中性词。 繁体 靡然成風 近义 蔚然成风、靡然从风、靡然乡风 |
之死靡它 |
拼音 zhī sǐ mí tā 注音 ㄓ ㄙˇ ㄇ一ˊ ㄊㄚ 解释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 《诗经 鄘风 柏舟》:“之死矢靡它。” 例子 妾此生不二,之死靡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之死靡它是褒义词。 近义 忠贞不渝 |
风行草靡 |
拼音 fēng xíng cǎo mí 注音 ㄈㄥ ㄒ一ㄥˊ ㄘㄠˇ ㄇ一ˊ 解释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风行草靡是中性词。 繁体 風行艸靡 近义 风驰草靡 |
与世靡争 |
拼音 yǔ shì mǐ zhēng 注音 ㄩˇ ㄕˋ ㄇ一ˇ ㄓㄥ 解释 靡:无。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 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消极避世。 感情 与世靡争是中性词。 繁体 與丗靡爭 近义 与世无争 |
之死靡二 |
拼音 zhī sǐ mí èr 注音 ㄓ ㄙˇ ㄇ一ˊ ㄦˋ 解释 同“之死靡它”。 出处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例子 白崖君之谏君泽民,之死靡二,在在所当祀者也。清·曹寅《重修二郎神庙记》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忠诚。 感情 之死靡二是中性词。 近义 之死靡它、之死不渝、之死靡他 反义 有始无终 |
祸福靡常 |
拼音 huò fú mí cháng 注音 ㄏㄨㄛˋ ㄈㄨˊ ㄇ一ˊ ㄔㄤˊ 解释 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祸福靡常,喜悲交集。”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祸福靡常是中性词。 近义 祸福无常 |
积习渐靡 |
拼音 jī xí jiān mí 注音 ㄐ一 ㄒ一ˊ ㄐ一ㄢ ㄇ一ˊ 解释 积习:长期的习惯;靡:通“摩”,接触。指好的或坏的习惯都是从细微处开始,逐渐形成的。 出处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其入人不知,习忘乃为常。”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积习渐靡是中性词。 繁体 积習漸靡 |
风靡一世 |
拼音 fēng mǐ yī shì 注音 ㄈㄥ ㄇ一ˇ 一 ㄕˋ 解释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 出处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一世。”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流行。 感情 风靡一世是中性词。 繁体 風靡一丗 近义 风靡一时 英语 be all the fashion |
风靡云蒸 |
拼音 fēng mǐ yún zhēng 注音 ㄈㄥ ㄇ一ˇ ㄩㄣˊ ㄓㄥ 解释 风靡:风行;蒸:上升。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出现。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感情 风靡云蒸是中性词。 繁体 風靡雲蒸 |
靡然向风 |
拼音 mí rán xiàng fēng 注音 ㄇ一ˊ ㄖㄢˊ ㄒ一ㄤˋ ㄈㄥ 解释 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出处 《晋书·儒林传序》:“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 例子 胡蕴玉《 序》:“于是有无文学之士,靡然向风。” 用法 作谓语;指形成风气。 感情 靡然向风是中性词。 繁体 靡然向風 近义 靡然从风 |
靡所适从 |
拼音 mí suǒ shì cóng 注音 ㄇ一ˊ ㄙㄨㄛˇ ㄕˋ ㄘㄨㄥˊ 解释 不知何所依从。 出处 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例子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白旗》:“时各帅意见不同,卒无定计,甚至出令旋止,靡所适从。”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不知怎么办。 感情 靡所适从是贬义词。 繁体 靡所適従 近义 无所适从 |
向风靡然 |
拼音 xiàng fēng mǐ rán 注音 ㄒ一ㄤˋ ㄈㄥ ㄇ一ˇ ㄖㄢˊ 解释 向风:闻风仰慕;靡然:倒伏的样子。形容人们倾心向往 出处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于是怀文之士,莫不向风靡然。”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向风靡然是中性词。 |
靡衣偷食 |
拼音 mǐ yī tōu shí 注音 ㄇ一ˇ 一 ㄊㄡ ㄕˊ 解释 靡:华丽;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偷食,倾耳以待命者。” 例子 昔毛玠在朝,士大夫不敢靡衣偷食。《梁书·武帝纪上》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感情 靡衣偷食是贬义词。 繁体 靡衣婾食 英语 ignobly lead an extravagant life |
风驰草靡 |
拼音 fēng chí cǎo mǐ 注音 ㄈㄥ ㄔˊ ㄘㄠˇ ㄇ一ˇ 解释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出处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风驰草靡是中性词。 繁体 風馳艸靡 近义 风行草靡 |
至死靡它 |
拼音 zhì sǐ mí tā 注音 ㄓˋ ㄙˇ ㄇ一ˊ ㄊㄚ 解释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 《诗经 墉风 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
坐靡廪饩 |
拼音 zuò mí lǐn xì 注音 ㄗㄨㄛˋ ㄇ一ˊ ㄌ一ㄣˇ ㄒ一ˋ 解释 廪:米仓;饩:粮食。坐着消耗国家的粮食,不干实事。 出处 明·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知府周公行状》:“若乃反复淹绵,坐靡廪饩,臣罪益深,亦非朝廷用人之意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讽刺。 感情 坐靡廪饩是贬义词。 近义 坐糜廪粟 |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
拼音 xíng mài mǐ mǐ,zhōng xīn yáo yáo 注音 ㄒ一ㄥˊ ㄇㄞˋ ㄇ一ˇ ㄇ一ˇ,ㄓㄨㄥ ㄒ一ㄣ 一ㄠˊ 一ㄠˊ 解释 行迈:走路;靡靡:行步迟缓;摇摇:心神不安。走路慢吞吞,心中摇荡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 出处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用法 作分句;用于书面语。 感情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是中性词。 |
萎靡不振 |
拼音 wěi mǐ bù zhèn 注音 ㄨㄟˇ ㄇ一ˇ ㄅㄨˋ ㄓㄣˋ 解释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出处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例子 鲁迅《华盖集 牺牲谟》:“你不要这幺萎靡不振,爬呀!朋友!” 正音 “靡”,不能读作“mí”。 辨形 “振”,不能写作“震”。 辨析 萎靡不振和“没精打采”都有精神萎靡不振作的意思。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