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惩字的成语大全

惩字的常见组词有:旌善惩恶、扶善惩恶、惩羹吹虀、惩一儆众、小惩大戒、进善惩奸、进善惩恶、惩一戒百、惩一警百、严惩不贷、小惩大诫、劝善惩恶、惩前毖后、惩、惩一儆百、惩羹吹齑、惩忿窒欲、惩恶劝善、除邪惩恶、哀矜惩创、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惩字相关信息

  • 拼音chéng
  • 部首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60E9
  • 五笔TGHN
  • 仓颉HMP
  • 郑码OIIW
  • 四角21331

惩chéngㄔㄥˊ 戒止:~前毖后。 处罚,警戒:严~。~罚。~办。~戒。~治

含惩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扶善惩恶 拼音 fú shàn chéng è 注音 ㄈㄨˊ ㄕㄢˋ ㄔㄥˊ ㄜˋ 解释 扶:支持,帮助。帮助善良的打击邪恶的。 出处 郭沫若《文学与社会》:“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扶善惩恶是中性词。 繁体 扶善懲惡 近义 惩恶扬善 英语 support kindness and restrain evil
惩忿窒欲 拼音 chéng fèn zhì yù 注音 ㄔㄥˊ ㄈㄣˋ ㄓˋ ㄩˋ 解释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出处 《周易 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例子 各宜警醒,惩忿窒欲,且休望超凡入道,也是保身安家的正理。(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克制情感。 感情 惩忿窒欲是中性词。 繁体 懲忿窒慾 英语 calm anger and control one's passion
惩一儆百 拼音 chéng yī jǐng bǎi 注音 ㄔㄥˊ 一 ㄐ一ㄥˇ ㄅㄞˇ 解释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例子 兄弟今天定要惩一儆百,让众人当面看看,好叫他们有个怕惧。(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意为杀一儆百。 感情 惩一儆百是中性词。 繁体 懲一儆百 近义 杀一儆百 英语 punish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惩一警百 拼音 chéng yī jǐng bǎi 注音 ㄔㄥˊ 一 ㄐ一ㄥˇ ㄅㄞˇ 解释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出处 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例子 陛下欲剔弊防奸,惩一警百,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明史·黄道周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意为杀一儆百。 感情 惩一警百是中性词。 繁体 懲一警
哀矜惩创 拼音 āi jīn chéng chuàng 注音 ㄞ ㄐ一ㄣ ㄔㄥˊ ㄔㄨㄤˋ 解释 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出处 宋 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例子 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哀矜惩创的现象时而有之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对人的态度。 感情 哀矜惩创是中性词。 繁体 哀矜懲創
小惩大戒 拼音 xiǎo chéng dà jiè 注音 ㄒ一ㄠˇ ㄔㄥˊ ㄉㄚˋ ㄐ一ㄝˋ 解释 惩:惩处。指稍加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11卷:“不过借此小惩大戒,也叫你东家晓得点轻重,你们要告尽管去上告。”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防微杜渐。 感情 小惩大戒是中性词。 近义 小惩大诫 英语 punish somebody for a little crime in order to prevent him from committing a bigger one
进善惩恶 拼音 jìn shàn chéng è 注音 ㄐ一ㄣˋ ㄕㄢˋ ㄔㄥˊ ㄜˋ 解释 见“进善惩奸”。 出处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 感情 进善惩恶是中性词。 繁体 進善懲惡 近义 进善惩奸
小惩大诫 拼音 xiǎo chéng dà jiè 注音 ㄒ一ㄠˇ ㄔㄥˊ ㄉㄚˋ ㄐ一ㄝˋ 解释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出处 《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例子 悖入非无悖出时,临歧知悔已嫌迟。小惩大诫由来说,到底贪官不可为。(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小惩大诫是褒义词。 繁体 小懲大誡 近义 小惩大戒 英语
惩恶劝善 拼音 chéng è quàn shàn 注音 ㄔㄥˊ ㄜˋ ㄑㄨㄢˋ ㄕㄢˋ 解释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例子 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也不是惩恶劝善。”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惩罚恶人劝他向善。 感情 惩恶劝善是中性词。 繁体 懲惡勸善 近义 隐恶扬善 英语 punish evildoers and
除邪惩恶 拼音 chú xié chéng è 注音 ㄔㄨˊ ㄒ一ㄝˊ ㄔㄥˊ ㄜˋ 解释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出处 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例子 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鲁迅《集个集 编校后记》)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消除邪恶。 感情 除邪惩恶是褒义词。 繁体 除邪懲惡 英语 remove noxious influences and get rid of evil
惩一儆众 拼音 chéng yī jǐng zhòng 注音 ㄔㄥˊ 一 ㄐ一ㄥˇ ㄓㄨㄥˋ 解释 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 《清史稿·谷际歧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 用法 作谓语、定语;意为杀一儆百。 感情 惩一儆众是中性词。 繁体 懲一儆衆 近义 惩一儆百 英语 make an example of somebody
惩前毖后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注音 ㄔㄥˊ ㄑ一ㄢˊ ㄅ一ˋ ㄏㄡˋ 解释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出处 《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例子 唐总理惩前毖后,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正音 “惩”,不能读作“chěng”。 辨形 “毖”,不能写作“毙”。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惩羹吹齑 拼音 chéng gēng chuī jī 注音 ㄔㄥˊ ㄍㄥ ㄔㄨㄟ ㄐ一 解释 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例子 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宋 陆游《秋兴》诗)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做事过分小心。 感情 惩羹吹齑是中性词。 繁体 懲羹吹韲 近义 惩羹吹虀 英语 A scalded cat dreads even cold
旌善惩恶 拼音 jīng shàn chéng è 注音 ㄐ一ㄥ ㄕㄢˋ ㄔㄥˊ ㄜˋ 解释 旌:表彰;善:美好;惩:惩罚。表彰好人好事,惩办恶人恶事。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封赠忠臣》:“呜呼,旌善惩恶,申公匪私,生者享爵禄之荣,死者沐恩光之贲。”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旌善惩恶是中性词。 繁体 旌善懲惡 近义 奖善惩恶、扬善惩恶
严惩不贷 拼音 yán chéng bù dài 注音 一ㄢˊ ㄔㄥˊ ㄅㄨˋ ㄉㄞˋ 解释 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例子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法分子,一定要严惩不贷。 正音 “惩”,不能读作“chěng”。 辨形 “贷”,不能写作“货”、“代”。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用于罪犯。 感情 严惩不贷是中性词。 繁体 嚴懲不貸 近义 绳之以法、杀一儆百、惩前毖后 反义 放任自流、姑息养奸、包庇纵容
惩羹吹虀 拼音 chéng gēng chuī jī 注音 ㄔㄥˊ ㄍㄥ ㄔㄨㄟ ㄐ一 解释 羹:浓汤;虀:通“齑”,咸菜。被热羹烫过的人,吃凉菜也要吹一吹。比喻鉴于以往的教训,遇事过分小心,该做的不敢做或举措失当。 出处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而瑰玮特绝之徒,益惩羹吹虀,羞与哙伍。”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做事过分小心。 感情 惩羹吹虀是贬义词。 繁体 懲羹吹虀 近义 惩羹吹齑 英语 The dog that has been beaten with a stick is afraid of its shadow.
惩一戒百 拼音 chéng yī jiè bǎi 注音 ㄔㄥˊ 一 ㄐ一ㄝˋ ㄅㄞˇ 解释 见“惩一警百”。 出处 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用法 作谓语、定语;意为杀一儆百。 感情 惩一戒百是中性词。 繁体 懲一戒百 近义 惩一儆百、惩一警百 英语 make an example of somebody
劝善惩恶 拼音 quàn shàn chéng è 注音 ㄑㄨㄢˋ ㄕㄢˋ ㄔㄥˊ ㄜˋ 解释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 《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例子 其于劝善惩恶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明 赵弼《效颦集后序》)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 感情 劝善惩恶是中性词。 繁体 勸善懲惡 近义 劝善戒恶 英语 advise to be good and penalize the vicious(
进善惩奸 拼音 jìn shàn chéng jiān 注音 ㄐ一ㄣˋ ㄕㄢˋ ㄔㄥˊ ㄐ一ㄢ 解释 进用善良,惩治奸恶。 出处 唐·周昙《咏史诗·虞舜》:“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 感情 进善惩奸是中性词。 繁体 進善懲姦 近义 进善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