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花惹草 |
拼音 zhāo huā rě cǎo 注音 ㄓㄠ ㄏㄨㄚ ㄖㄜˇ ㄘㄠˇ 解释 指挑逗、勾引女子。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那一双积年招花惹草,惯细风情的贼眼,不离这妇人身上。”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招花惹草是中性词。 繁体 招蘤惹艸 近义 招蜂惹蝶、沾花惹草、招蜂引蝶 |
招贤礼士 |
拼音 zhāo xián lǐ shì 注音 ㄓㄠ ㄒ一ㄢˊ ㄌ一ˇ ㄕˋ 解释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曹公》:“……光辅汉帝,招贤礼士,修明庶政,以宰天下。”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感情 招贤礼士是中性词。 近义 招贤纳士、招贤下士 |
招架不住 |
拼音 zhāo jià bù zhù 注音 ㄓㄠ ㄐ一ㄚˋ ㄅㄨˋ ㄓㄨˋ 解释 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8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锏,望内便走。” 例子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因农民起来形势甚猛,地主阶级招架不住,其武装势力大部分投降农会。”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不能抵挡。 谜语 蚂蚁驮砖头 感情 招架不住是中性词。 近义 担当不起 反义 一夫当关 英语 can't ward off blows 俄语 не выдержать удáр |
招蜂惹蝶 |
拼音 zhāo fēng rě dié 注音 ㄓㄠ ㄈㄥ ㄖㄜˇ ㄉ一ㄝˊ 解释 犹招蜂引蝶。 出处 《花城》1981年第3期:“她漂亮,美……在那穷乡僻壤之中,又焉能不招蜂惹蝶?”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招蜂惹蝶是中性词。 繁体 招蜂惹蜨 近义 惹草拈花、招花惹草 |
花枝招颤 |
拼音 huā zhī zhāo chàn 注音 ㄏㄨㄚ ㄓ ㄓㄠ ㄔㄢˋ 解释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同“花枝招展”。 出处 《水浒后传》第四回:“冯舍人见了,慌忙起身,偷眼一觑,花枝招颤,态度轻盈,魂不附体,倒身便拜。” 用法 作定语、状语、宾语;用于女子。 感情 花枝招颤是中性词。 繁体 蘤枝招顫 近义 花枝招展、花枝招颭 英语 as gaudy as a butterfly |
招风惹雨 |
拼音 zhāo fēng rě yǔ 注音 ㄓㄠ ㄈㄥ ㄖㄜˇ ㄩˇ 解释 见“招风惹草”。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招风惹雨是中性词。 繁体 招風惹雨 近义 惹是生非、招风揽火、招风惹草 |
招贤纳士 |
拼音 zhāo xián nà shì 注音 ㄓㄠ ㄒ一ㄢˊ ㄋㄚˋ ㄕˋ 解释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例子 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感情 招贤纳士是中性词。 |
买马招军 |
拼音 mǎi mǎ zhāo jūn 注音 ㄇㄞˇ ㄇㄚˇ ㄓㄠ ㄐㄨㄣ 解释 犹言招兵买马。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牝贼》:“有这等事?恭喜了!借此号令,买马招军。” 例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5回:“分头于房山寨及各处,立竖招军旗号,买马招军,积草屯粮,远近村镇,都被劫掠。”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扩军。 感情 买马招军是中性词。 繁体 買馬招軍 近义 招兵买马、买马招兵 英语 gather together a following of mercenaries |
招是搬非 |
拼音 zhāo shì bān fēi 注音 ㄓㄠ ㄕˋ ㄅㄢ ㄈㄟ 解释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招是搬非是中性词。 近义 惹是生非 |
招是揽非 |
拼音 zhāo shì lǎn fēi 注音 ㄓㄠ ㄕˋ ㄌㄢˇ ㄈㄟ 解释 犹招是惹非。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忽听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听得,便喊道:‘在这里!’岳大爷道:‘你又在此招是揽非了。’”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招是揽非是贬义词。 繁体 招是攬非 近义 招事惹非、招是惹非、招是生非 反义 安分守己 |
招兵买马 |
拼音 zhāo bīng mǎi mǎ 注音 ㄓㄠ ㄅ一ㄥ ㄇㄞˇ ㄇㄚˇ 解释 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例子 我们人手不足,需要招兵买马了。 辨形 “招”,不能写作“召”。 辨析 招兵买马与“招降纳叛”;都有“招收人员;扩充势力”的意思。但对象不同;前者是征集愿意参加的人;后者指敌对阵营的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招降纳叛 |
拼音 zhāo xiáng nà pàn 注音 ㄓㄠ ㄒ一ㄤˊ ㄋㄚˋ ㄆㄢˋ 解释 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出处 《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例子 无论谁搞招降纳叛、结党营私的罪恶活动,都没有好下场。 正音 “降”,不能读作“jiàng”。 辨形 “叛”,不能写作“判”。 辨析 见“ |
招财纳福 |
拼音 zhāo cái nà fú 注音 ㄓㄠ ㄘㄞˊ ㄋㄚˋ ㄈㄨˊ 解释 纳:享受。发财享福。 出处 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见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个掌管招财纳福的天使,人们一定要出高价来买,就问值多少钱。”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招财纳福是中性词。 |
招权纳赇 |
拼音 zhāo quán nà qiú 注音 ㄓㄠ ㄑㄨㄢˊ ㄋㄚˋ ㄑ一ㄡˊ 解释 见“招权纳贿”。 出处 《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贪财。 感情 招权纳赇是贬义词。 繁体 招権納賕 近义 招权纳贿、招权纳赂 |
招魂扬幡 |
拼音 zhāo hún yáng fān 注音 ㄓㄠ ㄏㄨㄣˊ 一ㄤˊ ㄈㄢ 解释 魂:灵魂;招魂:招回灵魂;幡:一种垂直悬挂的窄长的旗子。比喻为死亡的旧事物复活进行鼓吹。 出处 例子 她又在为资本主义招魂扬幡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复旧。 感情 招魂扬幡是贬义词。 近义 扬幡招魂 |
招摇过市 |
拼音 zhāo yáo guò shì 注音 ㄓㄠ 一ㄠˊ ㄍㄨㄛˋ ㄕˋ 解释 大摇大摆地走过大街。比喻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显示声势;惹人注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例子 明 许自昌《水浒记》:“你不惜目挑心招,无俟招摇过市。” 辨形 “摇”,不能写作“谣”、“遥”。 辨析 “引人注目”和招摇过市都有“引人注意”的意思。但招摇过市是贬义成语;偏重指故 |
惹祸招灾 |
拼音 rě huò zhāo zāi 注音 ㄖㄜˇ ㄏㄨㄛˋ ㄓㄠ ㄗㄞ 解释 给自己引来麻烦。 出处 元 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 例子 本是那驴骡里出弩骀,少教训,欠丁揌,惹祸招灾。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清腔类 斗鹌鹑》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惹祸招灾是中性词。 繁体 惹禍招災 近义 惹祸招愆、惹祸招殃、惹灾招祸 英语 stick one's chin out(invite disaster) |
招军买马 |
拼音 zhāo jūn mǎi mǎ 注音 ㄓㄠ ㄐㄨㄣ ㄇㄞˇ ㄇㄚˇ 解释 犹招兵买马。 出处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在白水村兴兵聚义,招军买马。” 例子 次早平明,唐僧登坐帐中,教军士把招军买马旗儿扯起。《西游补》第十五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扩军。 感情 招军买马是中性词。 繁体 招軍買馬 近义 招兵买马、买马招军 |
招降纳款 |
拼音 zhāo xiáng nà kuǎn 注音 ㄓㄠ ㄒ一ㄤˊ ㄋㄚˋ ㄎㄨㄢˇ 解释 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出处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招降纳款是中性词。 近义 招降纳叛、招降纳顺、招降纳附 |
招之不来,麾之不去 |
拼音 zhāo zhī bù lái,huī zhī bù qù 注音 ㄓㄠ ㄓ ㄅㄨˋ ㄌㄞˊ,ㄏㄨㄟ ㄓ ㄅㄨˋ ㄑㄨˋ 解释 麾:同“挥”,挥手。形容为人刚正不阿,坚定不移,不轻易听命于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是中性词。 反义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招权纳赂 |
拼音 zhāo quán nà lù 注音 ㄓㄠ ㄑㄨㄢˊ ㄋㄚˋ ㄌㄨˋ 解释 见“招权纳贿”。 出处 《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例子 皆人间清要之官而招权纳赂,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明·李昌祺《剪灯余话·何思明游酆都录》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贪财。 感情 招权纳赂是贬义词。 繁体 招権納賂 近义 招权纳贿、招权纳赇 |
招降纳附 |
拼音 zhāo xiáng nà fù 注音 ㄓㄠ ㄒ一ㄤˊ ㄋㄚˋ ㄈㄨˋ 解释 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出处 《元史·来阿八赤传》:“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纳附,勿纵士卒侵掠。”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招降纳附是中性词。 近义 招降纳叛、招降纳顺、招降纳款 |
招魂续魄 |
拼音 zhāo hún xù pò 注音 ㄓㄠ ㄏㄨㄣˊ ㄒㄨˋ ㄆㄛˋ 解释 指魂魄不失散。比喻悼念死者。 出处 明·宋濂《桃花涧修楔诗序》:“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文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拔除不祥。”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招魂续魄是中性词。 |
树大招风 |
拼音 shù dà zhāo fēng 注音 ㄕㄨˋ ㄉㄚˋ ㄓㄠ ㄈㄥ 解释 树大了容易招风打击。比喻目标大了引人注意;容易招惹是非。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例子 再者树大招风,土地、山峦多了容易显眼,惹人反对。(冯德英《迎春花》第四章) 正音 “招”,不能读作“zāo”。 辨形 “招”,不能写作“昭”。 辨析 树大招风和“名高引谤”都可形容“因名声大而招致祸患”;但树大招风不仅仅指“名高”;也 |
招摇撞骗 |
拼音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注音 ㄓㄠ 一ㄠˊ ㄓㄨㄤˋ ㄆ一ㄢˋ 解释 招摇:故意炫耀自己;撞骗:到处找机会行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自己;进行诈骗。也作“撞骗招摇”。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 例子 只是奴才们在外头招摇撞骗,闹出事来,我就耽不起。(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六回) 正音 “撞”,不能读作“chuàng”。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江湖佬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