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军字的成语大全

军字的常见组词有:气冠三军、临军对阵、临军对垒、净盘将军、尽盘将军、孤军独战、孤军薄旅、折冲将军、整军饬武、勇贯三军、贲军之将、行军动众、悬军深入、息军养士、军不厌诈、万马千军、撞阵冲军、招军买马、右军习气、异军特起、贻误军机、全军覆灭、损军折将、军法从事、军不血刃、残军败将、生力军、军令状、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矮子里拔将军、整军经武、异军突起、拥军优属、勇冠三军、千军万马、全军覆没、破军杀将、鸣金收军、买马招军、老婆当军、犒赏三军、溃不成军、军令如山、军临城下、横扫千军、户曹参军、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军字相关信息

  • 拼音jūn
  • 部首
  • 总笔画6画
  • 统一码519B
  • 五笔PLJ
  • 仓颉BKQ
  • 郑码WWHE
  • 四角37504

军jūnㄐㄩㄣˉ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

含军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全军覆没 拼音 quán jūn fù mò 注音 ㄑㄨㄢˊ ㄐㄨㄣ ㄈㄨˋ ㄇㄛˋ 解释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 《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例子 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而宋濂朱冕全军覆没矣。(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正音 “没”,不能读作“méi”。 辨形 “覆”,不能写作“复”。 辨析 全军覆没和“片甲不存”都含有“全部被消灭”的意思。但全军覆没比“片甲不存”
千军万马 拼音 qiān jūn wàn mǎ 注音 ㄑ一ㄢ ㄐㄨㄣ ㄨㄢˋ ㄇㄚˇ 解释 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出处 《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例子 各方面竟如千军万马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死的可能性的。(柔石《二月》二四) 辨形 “军”,不能写作“均”。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千军万马是褒义词。 繁体 千軍萬馬 近义 波澜壮阔、万马奔腾 反义 一
买马招军 拼音 mǎi mǎ zhāo jūn 注音 ㄇㄞˇ ㄇㄚˇ ㄓㄠ ㄐㄨㄣ 解释 犹言招兵买马。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牝贼》:“有这等事?恭喜了!借此号令,买马招军。” 例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5回:“分头于房山寨及各处,立竖招军旗号,买马招军,积草屯粮,远近村镇,都被劫掠。”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扩军。 感情 买马招军是中性词。 繁体 買馬招軍 近义 招兵买马、买马招兵 英语 gather together a following of mercenaries
独臂将军 拼音 dú bì jiāng jūn 注音 ㄉㄨˊ ㄅ一ˋ ㄐ一ㄤ ㄐㄨㄣ 解释 指孤立无援的人。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独臂将军是贬义词。 繁体 獨臂將軍 近义 断臂将军
勇冠三军 拼音 yǒng guàn sān jūn 注音 ㄩㄥˇ ㄍㄨㄢˋ ㄙㄢ ㄐㄨㄣ 解释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这里是军队的总称。指全军。英勇过人;全军第一。 出处 汉 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例子 三国时的张飞可谓勇冠三军,也由此而被后人传颂。 正音 “冠”,不能读作“guān”。 辨形 “冠”,不能写作“寇”。 用法 动宾式;作补语、宾语;形容人的英勇。 感情 勇冠三军是中性词。 繁体
整军饬武 拼音 zhěng jūn chì wǔ 注音 ㄓㄥˇ ㄐㄨㄣ ㄔˋ ㄨˇ 解释 整顿军队,治理武备。 出处 章裕昆《武昌首义纪实》:“清廷鉴于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饬武,不足以图存,乃于光绪乙未(1895年),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 感情 整军饬武是中性词。 繁体 整軍飭武 近义 整军经武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拼音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jūn yī shí 注音 一ㄤˇ ㄐㄨㄣ ㄑ一ㄢ ㄖˋ,ㄩㄥˋ ㄐㄨㄣ 一 ㄕˊ 解释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例子 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感情 养军千
右军习气 拼音 yòu jūn xí qì 注音 一ㄡˋ ㄐㄨㄣ ㄒ一ˊ ㄑ一ˋ 解释 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出处 清·宋曹《书法约言》:“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没有自己的风格。 感情 右军习气是中性词。 繁体 右軍習氣
气冠三军 拼音 qì guàn sān jūn 注音 ㄑ一ˋ ㄍㄨㄢˋ ㄙㄢ ㄐㄨㄣ 解释 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高彪传》:“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鴠。” 用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人的英勇。 感情 气冠三军是中性词。 近义 勇冠三军、勇贯三军
军令状 拼音 jūn lìng zhuàng 注音 ㄐㄨㄣ ㄌ一ㄥˋ ㄓㄨㄤˋ 解释 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惩。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八卷:“怕恩王不信,勒下军令状了去。”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我立一张军令状在你这里。”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军令状是中性词。 繁体 軍令狀 英语 written pledge to do something the failing of which would subject one to military punishme
孤军深入 拼音 gū jūn shēn rù 注音 ㄍㄨ ㄐㄨㄣ ㄕㄣ ㄖㄨˋ 解释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 出处 《周书 贺若敦传》:“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 例子 金以孤军深入,师道请迟西师之至而击之。(《宋史 种世衡传论》)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孤军作战。 感情 孤军深入是中性词。 繁体 孤軍深入 近义 悬军深入 英语 isolated force penetrating deep into enemy's territory (or occupied area)
万马千军 拼音 wàn mǎ qiān jūn 注音 ㄨㄢˋ ㄇㄚˇ ㄑ一ㄢ ㄐㄨㄣ 解释 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例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讲她的心胸本领,莫说杀一个仇人,就万马千军,冲锋打仗,也了得了。”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声势浩大。 感情 万马千军是中性词。 近义 千军万马 英语 millions of troops
贲军之将 拼音 bēn jūn zhī jiàng 注音 ㄅㄣ ㄐㄨㄣ ㄓ ㄐ一ㄤˋ 解释 贲:覆败。打了败仗的将领。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射仪》:“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 例子 我们不要笑话贲军之将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败将。 谜语 败将 感情 贲军之将是贬义词。 繁体 賁軍之將 近义 败军之将 反义 常胜将军
招军买马 拼音 zhāo jūn mǎi mǎ 注音 ㄓㄠ ㄐㄨㄣ ㄇㄞˇ ㄇㄚˇ 解释 犹招兵买马。 出处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在白水村兴兵聚义,招军买马。” 例子 次早平明,唐僧登坐帐中,教军士把招军买马旗儿扯起。《西游补》第十五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扩军。 感情 招军买马是中性词。 繁体 招軍買馬 近义 招兵买马、买马招军
笔扫千军 拼音 bǐ sǎo qiān jūn 注音 ㄅ一ˇ ㄙㄠˇ ㄑ一ㄢ ㄐㄨㄣ 解释 扫:清除,消灭。形容笔力雄健,雄奇奔放,无所匹敌。 出处 唐 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例子 这些年他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篇篇都是笔扫千军的力作。 用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笔力雄健。 谜语 最有力的笔 感情 笔扫千军是中性词。 繁体 筆掃千軍
军法从事 拼音 jūn fǎ cóng shì 注音 ㄐㄨㄣ ㄈㄚˇ ㄘㄨㄥˊ ㄕˋ 解释 按照军法严办。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例子 军队的纪律是很严明的,谁违反了军令,就会军法从事。 辨形 “事”,不能写作“是”。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按照军法严办。 感情 军法从事是中性词。 繁体 軍灋従事 近义 依法办事、依法惩处 英语 deal with accoring to military law(court-martial somebody)
息军养士 拼音 xī jūn yǎng shì 注音 ㄒ一 ㄐㄨㄣ 一ㄤˇ ㄕˋ 解释 息:休息,修整。修整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再战。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作战等。 感情 息军养士是中性词。 反义 穷兵黩武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拼音 qi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 注音 ㄑ一ㄢ ㄐㄨㄣ 一ˋ ㄉㄜˊ,一 ㄐ一ㄤˋ ㄋㄢˊ ㄑ一ㄡˊ 解释 指将才难得。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例子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7回:“古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中性词。 繁体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英语 An army of stags led by a lion would be more formidable than one of lions led by a stag.
军令如山 拼音 jūn lìng rú shān 注音 ㄐㄨㄣ ㄌ一ㄥˋ ㄖㄨˊ ㄕㄢ 解释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 例子 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辨形 “令”,不能写作“今”。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军事。 感情 军令如山是中性词。 繁体 軍令
整军经武 拼音 zhěng jūn jīng wǔ 注音 ㄓㄥˇ ㄐㄨㄣ ㄐ一ㄥ ㄨˇ 解释 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 例子 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整军经武,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整军经武是褒义词。 繁体 整軍經武 近义 整军饬武
临军对阵 拼音 lín jūn duì zhèn 注音 ㄌ一ㄣˊ ㄐㄨㄣ ㄉㄨㄟˋ ㄓㄣˋ 解释 临:面对。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 出处 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骤马横枪武艺精,临军对阵见输赢。”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作战的场合。 感情 临军对阵是中性词。 繁体 臨軍對陣 近义 临军对垒
军临城下 拼音 jūn lín chéng xià 注音 ㄐㄨㄣ ㄌ一ㄣˊ ㄔㄥˊ ㄒ一ㄚˋ 解释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 《战国策 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例子 元帅军临城下,将至壕边,觑南唐一鼓而下也。(明 无名氏《曹影下江南》第三折)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感情 军临城下是中性词。 繁体 軍臨城下 近义 兵临城下 英语 The city is under siege.
孤军奋战 拼音 gū jūn fèn zhàn 注音 ㄍㄨ ㄐㄨㄣ ㄈㄣˋ ㄓㄢˋ 解释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出处 《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例子 西汉将领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沙漠攻打匈奴,遇敌骑十万,陷入重围,他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 正音 “孤”,不能读作“hú”。 辨形 “孤”,不能写作“狐”;“战”,不能
军不血刃 拼音 jūn bù xuè rèn 注音 ㄐㄨㄣ ㄅㄨˋ ㄒㄩㄝˋ ㄖㄣˋ 解释 兵器上没有血。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用法 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感情 军不血刃是中性词。 繁体 軍不血刄 近义 兵不血刃 反义 血流成河 英语 with blades innocent of blood
异军特起 拼音 yì jūn tè qǐ 注音 一ˋ ㄐㄨㄣ ㄊㄜˋ ㄑ一ˇ 解释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另一支军队引人注目的兴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事物突然兴起。亦作“苍头起异军”、“异军突起”。 出处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六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例子 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於承荫。《清史稿·傅弘烈传·论曰》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新生力量。 感情 异军特起是中性词。 繁体 異軍特起 近义 异军突起 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