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均力齐 |
拼音 quán jūn lì qí 注音 ㄑㄨㄢˊ ㄐㄨㄣ ㄌ一ˋ ㄑ一ˊ 解释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感情 权均力齐是中性词。 繁体 権均力齊 近义 权均力敌、权钧力齐 |
权宜之策 |
拼音 quán yí zhī cè 注音 ㄑㄨㄢˊ 一ˊ ㄓ ㄘㄜˋ 解释 见“权宜之计”。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 例子 清·冯桂芬《借兵俄法议》:“用夷固非常道,不失为权宜之策。”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感情 权宜之策是中性词。 繁体 権宜之筞 近义 权宜之计 英语 makeshift |
权时制宜 |
拼音 quán shí zhì yí 注音 ㄑㄨㄢˊ ㄕˊ ㄓˋ 一ˊ 解释 斟酌形势随机应变。 出处 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根据形势来处理。 感情 权时制宜是中性词。 繁体 権時制宜 近义 因时制宜 |
兼权尚计 |
拼音 jiān quán shàng jì 注音 ㄐ一ㄢ ㄑㄨㄢˊ ㄕㄤˋ ㄐ一ˋ 解释 指全面衡量,深思熟虑。 出处 荀况《荀子 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例子 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忧人,则其始之所以兴。宋·曾巩《陈书目录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感情 兼权尚计是中性词。 繁体 兼権尚計 近义 深思熟虑 |
争权夺利 |
拼音 zhēng quán duó lì 注音 ㄓㄥ ㄑㄨㄢˊ ㄉㄨㄛˊ ㄌ一ˋ 解释 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 出处 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例子 他们就只晓得争权夺利,草菅人命。(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争权夺利是贬义词。 繁体 爭権奪利 近义 明争暗斗、争名夺利 反义 和平共处、退避三舍、明哲保身 英语 contend for power and profit(scram |
专权擅势 |
拼音 zhuān quán shàn shì 注音 ㄓㄨㄢ ㄑㄨㄢˊ ㄕㄢˋ ㄕˋ 解释 独揽大权,独断专行。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先王之时,春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 例子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封公侯》:“为其专权擅势,倾覆国家。”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专权擅势是贬义词。 繁体 專権擅勢 近义 独断专行 |
权豪势要 |
拼音 quán háo shì yào 注音 ㄑㄨㄢˊ ㄏㄠˊ ㄕˋ 一ㄠˋ 解释 有权力的豪门;有势力的要人。 出处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只随朝小小的职名,被这大官人家子弟都占去了,赤紧的又有权豪势要之家,三座衙门,把的水泄不通。”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权势。 感情 权豪势要是中性词。 繁体 権豪勢要 英语 a member of a powerful and wealthy clan |
有职无权 |
拼音 yǒu zhí wú quán 注音 一ㄡˇ ㄓˊ ㄨˊ ㄑㄨㄢˊ 解释 光有职位而没有实权。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给他安了个大队副官的名义,有职无权。” 例子 阿来《尘埃落定》第五章:“黄特派员反对联防军帮着中央军打红色汉人而被明升暗降,成了有职无权的省参议员。”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 感情 有职无权是中性词。 繁体 有職無権 近义 有名无实 反义 大权在握 |
揽权纳贿 |
拼音 lǎn quán nà huì 注音 ㄌㄢˇ ㄑㄨㄢˊ ㄋㄚˋ ㄏㄨㄟˋ 解释 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 例子 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受贿。 感情 揽权纳贿是中性词。 繁体 攬権納賄 英语 abuse one's authority and take bribes |
大权旁落 |
拼音 dà quán páng luò 注音 ㄉㄚˋ ㄑㄨㄢˊ ㄆㄤˊ ㄌㄨㄛˋ 解释 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出处 明 章懋《辞升尚书疏》:“独揽朝纲,毋使大权旁落。” 例子 现在京里,很有人说亲家的闲话说亲家请了一位洋人做老夫子,大权旁落,自己一点事不问。(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八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权力落到旁人手里。 感情 大权旁落是中性词。 繁体 大権旁落 反义 大权独揽、大权在握 英语 power ha |
趋权附势 |
拼音 qū quán fù shì 注音 ㄑㄨ ㄑㄨㄢˊ ㄈㄨˋ ㄕˋ 解释 趋:奔走;权: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 宋 李觏《名公手书 萧注》:“注鄙人,然而有志于圣贤之术,心铭足下之道,故发此书以闻,非今之趋炎附势辈,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为是非。” 例子 我只要趋权附势,那里管杀人媚人。明 杨珽《龙膏记 罗织》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感情 趋权附势是贬义词。 繁体 趨権坿勢 近义 趋炎附势、趋炎奉势 英语 |
直权无华 |
拼音 zhí quán wú huá 注音 ㄓˊ ㄑㄨㄢˊ ㄨˊ ㄏㄨㄚˊ 解释 质朴无文采。 出处 繁体 直權無華 |
比权量力 |
拼音 bǐ quán liàng lì 注音 ㄅ一ˇ ㄑㄨㄢˊ ㄌ一ㄤˋ ㄌ一ˋ 解释 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例子 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清·王韬《变法中》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权衡轻重得失。 感情 比权量力是中性词。 繁体 比権量力 近义 权衡轻重 |
兼权熟计 |
拼音 jiān quán shú jì 注音 ㄐ一ㄢ ㄑㄨㄢˊ ㄕㄨˊ ㄐ一ˋ 解释 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出处 《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用法 作谓语;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感情 兼权熟计是中性词。 繁体 兼権熟計 近义 深思熟虑、兼权尚计 英语 give mature consideration to all aspects of a question |
权重秩卑 |
拼音 quán zhòng zhì bēi 注音 ㄑㄨㄢˊ ㄓㄨㄥˋ ㄓˋ ㄅㄟ 解释 权力大官品低。 出处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额外大学士》:“而后有殿阁大学士之设,官止五品,权重秩卑,殊不相称。”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 感情 权重秩卑是中性词。 繁体 権重秩卑 |
贪权窃柄 |
拼音 tān quán qiè bǐng 注音 ㄊㄢ ㄑㄨㄢˊ ㄑ一ㄝˋ ㄅ一ㄥˇ 解释 柄:权力。贪图权势,窃取权力。 出处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贪权窃柄者则曰:‘德如尧舜矣,焉用劳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贪权窃柄是中性词。 繁体 貪権竊柄 |
权衡利弊 |
拼音 quán héng lì bì 注音 ㄑㄨㄢˊ ㄏㄥˊ ㄌ一ˋ ㄅ一ˋ 解释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出处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25回:“权衡利弊,为了保全自己讨好首辅、博取皇上欢心,他决定把五城兵马司的家丑尽行抖搂出来。”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权衡利弊是中性词。 繁体 権 |
舍经从权 |
拼音 shě jīng cóng quán 注音 ㄕㄜˇ ㄐ一ㄥ ㄘㄨㄥˊ ㄑㄨㄢˊ 解释 经:正常;权:权变。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宾白》:“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身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誓为邪辟之恩。” 例子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7回:“我的主意,要舍经从权,救你性命。”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舍经从权是中性词。 繁体 捨經従権 近义 舍道用权 |
以权达变 |
拼音 yǐ quán dá biàn 注音 一ˇ ㄑㄨㄢˊ ㄉㄚˊ ㄅ一ㄢˋ 解释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出处 清·王韬《变法自强》下:“不知时之所尚,势之所趋,终贵因事制宜,以权达变。”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以权达变是中性词。 繁体 以権達變 |
窃弄威权 |
拼音 qiè nòng wēi quán 注音 ㄑ一ㄝˋ ㄋㄨㄥˋ ㄨㄟ ㄑㄨㄢˊ 解释 指玩弄权柄。 出处 宋·苏舜钦《火疏》:“在辅弼无椑国体者去之,居左右窃弄威权者去之。” 例子 清·洪昇《长生殿·疑謓》:“杨国忠窃弄威权,安禄山滥膺宠眷。”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官场等。 感情 窃弄威权是贬义词。 繁体 竊弄威権 |
达权知变 |
拼音 dá quán zhī biàn 注音 ㄉㄚˊ ㄑㄨㄢˊ ㄓ ㄅ一ㄢˋ 解释 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灵活。 感情 达权知变是中性词。 繁体 達権知變 近义 达权通变 反义 墨守成规 英语 adapt oneself to circumstances |
招权纳赇 |
拼音 zhāo quán nà qiú 注音 ㄓㄠ ㄑㄨㄢˊ ㄋㄚˋ ㄑ一ㄡˊ 解释 见“招权纳贿”。 出处 《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贪财。 感情 招权纳赇是贬义词。 繁体 招権納賕 近义 招权纳贿、招权纳赂 |
攘权夺利 |
拼音 rǎng quán duó lì 注音 ㄖㄤˇ ㄑㄨㄢˊ ㄉㄨㄛˊ ㄌ一ˋ 解释 犹言争权夺利。 出处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攘权夺利是贬义词。 繁体 攘権奪利 近义 争权夺利 反义 明哲保身 |
权钧力齐 |
拼音 quán jūn lì qí 注音 ㄑㄨㄢˊ ㄐㄨㄣ ㄌ一ˋ ㄑ一ˊ 解释 权:权势;钧:通“均”,平均。双方权势力量相当,不分高低。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感情 权钧力齐是中性词。 繁体 権鈞力齊 近义 权均力敌、权均力齐 |
窃势拥权 |
拼音 qiè shì yōng quán 注音 ㄑ一ㄝˋ ㄕˋ ㄩㄥ ㄑㄨㄢˊ 解释 窃:盗取。盗用别人的权势。 出处 《晋书·王国宝传论》:“窃势拥权,黩明王之彝典;穷奢纵侈,假凶竖之余威。” 用法 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奸臣等。 感情 窃势拥权是贬义词。 繁体 竊勢擁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