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鞭字的成语大全

鞭字的常见组词有:祖生之鞭、鞭笞天下、先吾著鞭、掘墓鞭尸、跃马扬鞭、一鞭先著、截镫留鞭、鞭约近里、鞭丝帽影、鞭擗向里、鞭擗进里、鞭驽策蹇、鞭长驾远、鞭辟着里、鞭辟向里、鞭辟近里、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君子一言,快马一鞭、鞭长不及马腹、一鞭一条痕、执鞭随蹬、着人先鞭、执鞭坠镫、执鞭随镫、先我着鞭、投鞭断流、蒲鞭之罚、蒲鞭示辱、蒲鞭之政、马腹逃鞭、快马加鞭、快马一鞭、击鞭锤镫、鞭、鞭长莫及、鞭辟入里、鞭打快牛、鞭长不及、鞭不及腹、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鞭字相关信息

  • 拼音biān
  • 部首
  • 总笔画18画
  • 统一码97AD
  • 五笔AFWQ|AFWR
  • 仓颉TJOMK
  • 郑码EEKO
  • 四角41546

鞭biānㄅㄧㄢˉ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

含鞭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蒲鞭之罚 拼音 pú biān zhī fá 注音 ㄆㄨˊ ㄅ一ㄢ ㄓ ㄈㄚˊ 解释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出处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蒲鞭之罚是中性词。 繁体 蒲鞭之罰
投鞭断流 拼音 tóu biān duàn liú 注音 ㄊㄡˊ ㄅ一ㄢ ㄉㄨㄢˋ ㄌ一ㄡˊ 解释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 《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例子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清方档案 清吏条陈》:“似宜投鞭断流,武汉唾手可复。”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形容兵众势大。 感情 投鞭断流是中性词。 繁体 投鞭斷流 英语 with
截镫留鞭 拼音 jié dèng liú biān 注音 ㄐ一ㄝˊ ㄉㄥˋ ㄌ一ㄡˊ ㄅ一ㄢ 解释 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截镫”。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例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姚元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吏泣拥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用法 作谓
快马一鞭 拼音 kuài mǎ yī biān 注音 ㄎㄨㄞˋ ㄇㄚˇ 一 ㄅ一ㄢ 解释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例子 梁斌《红旗谱》第三卷:“江涛就说:‘好汉子说话一言为定!’冯大狗说:‘快马一鞭!’”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感情 快马一鞭是中性词。 繁体 快馬一鞭 英语 A fast horse only needs one touch of the whip. 拉丁语 Verbum sat sapienti.
鞭不及腹 拼音 biān bù jí fù 注音 ㄅ一ㄢ ㄅㄨˋ ㄐ一ˊ ㄈㄨˋ 解释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例子 则脉络相连,可以应援,邈在鄂渚,岂无鞭不及腹之虑。《宋史·李宗勉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力量达不到。 感情 鞭不及腹是贬义词。 近义 鞭长莫及 反义 绰绰有余 英语 beyond the range of one's ability
鞭辟着里 拼音 biān bì zhuó lǐ 注音 ㄅ一ㄢ ㄅ一ˋ ㄓㄨㄛˊ ㄌ一ˇ 解释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出处 清 李颙《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于外,原不曾鞭辟着里,真参实悟。” 用法 作谓语、补语、状语;形容分析透彻。 感情 鞭辟着里是中性词。 繁体 鞭辟着裏 近义 鞭辟入里、鞭辟向里
蒲鞭示辱 拼音 pú biān shì rǔ 注音 ㄆㄨˊ ㄅ一ㄢ ㄕˋ ㄖㄨˇ 解释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出处 《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例子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汉刘宽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蒲鞭示辱是中性词。
执鞭随镫 拼音 zhí biān suí dèng 注音 ㄓˊ ㄅ一ㄢ ㄙㄨㄟˊ ㄉㄥˋ 解释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例子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望爷爷收录,小人情愿执鞭随镫。”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表示倾心追随。 感情 执鞭随镫是中性词。 繁体 執鞭随鐙 近义 执鞭坠镫
鞭长驾远 拼音 biān cháng jià yuǎn 注音 ㄅ一ㄢ ㄔㄤˊ ㄐ一ㄚˋ ㄩㄢˇ 解释 指路途遥远。 出处 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用法 作谓语;指路途遥远。 感情 鞭长驾远是中性词。 繁体 鞭長駕遠
快马加鞭 拼音 kuài mǎ jiā biān 注音 ㄎㄨㄞˋ ㄇㄚˇ ㄐ一ㄚ ㄅ一ㄢ 解释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处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例子 何不快马加鞭,径赶至苍山,求取伯伯。(明 徐姬《杀狗记》) 正音 “鞭”,不能读作“biàn”。 辨析 快马加鞭和“马不停蹄”;都可表示骑马奔驰和做事抓得紧;不同在于:“快马加鞭表示“快中求快”;“马不停蹄”则表示“不停地做”。 用法 主谓
跃马扬鞭 拼音 yuè mǎ yáng biān 注音 ㄩㄝˋ ㄇㄚˇ 一ㄤˊ ㄅ一ㄢ 解释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出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例子 亲承顾命赈饥荒,跃马扬鞭到此方。明·高则诚《琵琶记·义仓赈济》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跃马扬鞭是中性词。 繁体 躍馬揚鞭
一鞭一条痕 拼音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 注音 一 ㄅ一ㄢ 一 ㄊ一ㄠˊ ㄏㄣˊ 解释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例子 吾兄这几句话,真是一鞭一条痕的几句好文章!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做事扎实。 感情 一鞭一条痕是中性词。 繁体 一鞭一條痕 近义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拼音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注音 ㄐㄨㄣ ㄗˇ 一 一ㄢˊ,ㄎㄨㄞˋ ㄇㄚˇ 一 ㄅ一ㄢ 解释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例子 咱们相处不是一天两天了,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信得过你。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用法 复句式;作状语、分句;含褒义。 感情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是褒义词。 繁体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近义 言而
鞭打快牛 拼音 biān dǎ kuài niú 注音 ㄅ一ㄢ ㄉㄚˇ ㄎㄨㄞˋ ㄋ一ㄡˊ 解释 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出处 洪放《秘书长》:“不能鞭打快牛,这不科学。” 例子 我们不能干鞭打快牛的事情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赏罚不公。 感情 鞭打快牛是贬义词。 近义 枪打出头鸟 英语 whip the fast and hard working-unfair punishment
祖生之鞭 拼音 zǔ shēng zhī biān 注音 ㄗㄨˇ ㄕㄥ ㄓ ㄅ一ㄢ 解释 祖生:指晋人祖逖。祖逖立志收复国土。比喻奋勉向上或先占一着 出处 《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用法 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祖生之鞭是中性词。
着人先鞭 拼音 zhuó rén xiān biān 注音 ㄓㄨㄛˊ ㄖㄣˊ ㄒ一ㄢ ㄅ一ㄢ 解释 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 出处 《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用法 作谓语;指比别人快。 感情 着人先鞭是中性词。 近义 先人着鞭
掘墓鞭尸 拼音 jué mù biān shī 注音 ㄐㄩㄝˊ ㄇㄨˋ ㄅ一ㄢ ㄕ 解释 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例子 他干掘墓鞭尸的事情不得人心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仇恨很深。 感情 掘墓鞭尸是中性词。
鞭笞天下 拼音 biān chī tiān xià 注音 ㄅ一ㄢ ㄔ ㄊ一ㄢ ㄒ一ㄚˋ 解释 鞭笞:鞭打;天下:指全国。驱使全国人们。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执棰附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例子 东汉·班固《汉书·陆贾传》:“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五年之内,海内平定。”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执政。 感情 鞭笞天下是中性词。 英语 flog the world--drive and rule the world
鞭辟入里 拼音 biān pì rù lǐ 注音 ㄅ一ㄢ ㄆ一ˋ ㄖㄨˋ ㄌ一ˇ 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例子 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进行了气魄雄伟、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 感情 鞭辟入里是中性词。 繁体 鞭辟入裏 近义 鞭辟近里
鞭擗向里 拼音 biān pǐ xiàng lǐ 注音 ㄅ一ㄢ ㄆ一ˇ ㄒ一ㄤˋ ㄌ一ˇ 解释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出处 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用法 作谓语;指人的学习等。 感情 鞭擗向里是中性词。 繁体 鞭擗向裏 近义 鞭约近里
先我着鞭 拼音 xiān wǒ zhuó biān 注音 ㄒ一ㄢ ㄨㄛˇ ㄓㄨㄛˊ ㄅ一ㄢ 解释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出处 《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例子 我国若不先自下手,自办银行,自筑铁路,必被外人先我着鞭,倒是心腹大患哩。(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先我着鞭是褒义词。 近义 先吾著鞭 英语 get ahead of(take the lead)
击鞭锤镫 拼音 jī biān chuí dèng 注音 ㄐ一 ㄅ一ㄢ ㄔㄨㄟˊ ㄉㄥˋ 解释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锤镫,休怕风寒雪冷。”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骑马等。 感情 击鞭锤镫是中性词。 繁体 撃鞭錘鐙
先吾著鞭 拼音 xiān wú zhuó biān 注音 ㄒ一ㄢ ㄨˊ ㄓㄨㄛˊ ㄅ一ㄢ 解释 比喻快走一步,占先一步。 出处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用法 作谓语;指抢先一步。 感情 先吾著鞭是中性词。 近义 先我着鞭 英语 give somebody a lead(have precedence over)
鞭长不及 拼音 biān cháng bù jí 注音 ㄅ一ㄢ ㄔㄤˊ ㄅㄨˋ ㄐ一ˊ 解释 鞭:马鞭子;及:够得上。马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处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例子 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距离远而无力相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拼音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注音 一 ㄅ一ㄢ 一 ㄊ一ㄠˊ ㄏㄣˊ,一 ㄍㄨㄛˊ 一 ㄓㄤˇ ㄒㄩㄝˋ 解释 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用法 作宾语、分句;比喻做事扎实。 感情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是中性词。 近义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