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宰字的成语大全

宰字的常见组词有:风流宰相、治阿之宰、宰鸡教猴、白衣宰相、宰相肚里好撑船、宰相肚里行舟船、宰相肚里能行船、山中宰相、任人宰割、敲牛宰马、弄獐宰相、浪子宰相、宰、伴食宰相、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宰字相关信息

  • 拼音zǎi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5BB0
  • 五笔PUJ
  • 仓颉JYTJ
  • 郑码WDSE
  • 四角30401

宰zǎiㄗㄞˇ 杀牲畜:~杀。屠~。~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含宰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任人宰割 拼音 rèn rén zǎi gē 注音 ㄖㄣˋ ㄖㄣˊ ㄗㄞˇ ㄍㄜ 解释 宰:杀;割:切。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 出处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中国之肯忍辱含垢,任人宰割,只以吞声忍气工夫对付,西人真不能望我们的项背。” 例子 叶圣陶《读 》:“一般民众所以不声不响,任人宰割,固然由于大家的懦弱,而弄成这么懦弱的,也就是这‘君师主义’!”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无力反抗。 谜语 刀底下的豆腐 感情 任人宰割是贬义词。
敲牛宰马 拼音 qiāo niú zǎi mǎ 注音 ㄑ一ㄠ ㄋ一ㄡˊ ㄗㄞˇ ㄇㄚˇ 解释 谓宰杀牲畜。 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两壁厢敲牛宰马,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例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9回:“方腊设朝,叫洞中敲牛宰马,令三军饱食已了,各披挂上马。”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敲牛宰马是中性词。 繁体 敲牛宰馬 近义 杀猪宰羊
浪子宰相 拼音 làng zǐ zǎi xiàng 注音 ㄌㄤˋ ㄗˇ ㄗㄞˇ ㄒ一ㄤˋ 解释 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 出处 《三朝北盟会编》:“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都人亦呼季彦为浪子宰相。” 例子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1回:“因浪子宰相李邦彦力主和议,与粘没喝讲定。” 用法 作宾语;指浪子回头成为名人。 谜语 李邦彦 感情 浪子宰相是中性词。
弄獐宰相 拼音 nòng zhāng zǎi xiàng 注音 ㄋㄨㄥˋ ㄓㄤ ㄗㄞˇ ㄒ一ㄤˋ 解释 把“弄璋”写成“弄獐”的宰相。比喻不学无术钻营权势的人。 出处 例子 今天的社会中弄獐宰相大有人在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学无术钻营权势的。 感情 弄獐宰相是中性词。 繁体 弄麞宰相
白衣宰相 拼音 bái yī zǎi xiàng 注音 ㄅㄞˊ 一 ㄗㄞˇ ㄒ一ㄤˋ 解释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出处 《新唐书 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例子 令狐綯为相,其子怙势,人称为‘白衣宰相’。明 郎瑛《七修类稿 辩证六 称相》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仗势的人。 感情 白衣宰相是中性词。
宰相肚里好撑船 拼音 zǎi xiàng dù lǐ hǎo chēng chuán 注音 ㄗㄞˇ ㄒ一ㄤˋ ㄉㄨˋ ㄌ一ˇ ㄏㄠˇ ㄔㄥ ㄔㄨㄢˊ 解释 谀人肚量大。 出处 明 叶盛《水东日记 杨大理诗谑》:“盖谚有之‘宰相肚里好撑船’。” 例子 我不如你有担待,你做中堂的是“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生来就是这个脾气不好。(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感情 宰相肚里好撑船是褒义词。 繁体 宰相肚裏好橕舩 近义 宽宏大量 反义 小肚鸡肠
宰鸡教猴 拼音 zǎi jī jiào hóu 注音 ㄗㄞˇ ㄐ一 ㄐ一ㄠˋ ㄏㄡˊ 解释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用法 作宾语、定语;同“杀鸡骇猴”。 感情 宰鸡教猴是中性词。 繁体 宰鶏教猴 近义 杀鸡骇猴
治阿之宰 拼音 zhì ē zhī zǎi 注音 ㄓˋ ㄜ ㄓ ㄗㄞˇ 解释 泛指有才能、治理政务有方的官吏。 出处 例子 我也是一个治阿之宰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治阿之宰是中性词。
宰相肚里行舟船 拼音 zǎi xiàng dù lǐ xíng zhōu chuán 注音 ㄗㄞˇ ㄒ一ㄤˋ ㄉㄨˋ ㄌ一ˇ ㄒ一ㄥˊ ㄓㄡ ㄔㄨㄢˊ 解释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常言道:‘将军额上跑下马,宰相肚里行舟船。’你这样气量窄,将来如何独当一面,肩挑五岳,胸罗百川,统帅百万大军!” 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人的肚量。 感情 宰相肚里行舟船是中性词。 近义 宰相肚里好撑船、宰相肚里能行船 反义 小肚鸡肠
宰相肚里能行船 拼音 zǎi xiàng dù lǐ néng xíng chuán 注音 ㄗㄞˇ ㄒ一ㄤˋ ㄉㄨˋ ㄌ一ˇ ㄋㄥˊ ㄒ一ㄥˊ ㄔㄨㄢˊ 解释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出处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人的肚量。 感情 宰相肚里能行船是中性词。 近义 宰相肚里好撑船、宰相肚里行舟船 反义 小肚鸡肠
伴食宰相 拼音 bàn shí zǎi xiàng 注音 ㄅㄢˋ ㄕˊ ㄗㄞˇ ㄒ一ㄤˋ 解释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出处 《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例子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鱼头参政,鲁宗道秉性骨鲠;伴食宰相,卢怀慎居位无能。”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碌
风流宰相 拼音 fēng liú zǎi xiàng 注音 ㄈㄥ ㄌ一ㄡˊ ㄗㄞˇ ㄒ一ㄤˋ 解释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 出处 《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风流宰相是中性词。 繁体 風流宰相
山中宰相 拼音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注音 ㄕㄢ ㄓㄨㄥ ㄗㄞˇ ㄒ一ㄤˋ 解释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出处 《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例子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在家丰衣足食,肥马轻裘,紫蟹黄鸡,山肴海味,称不得是个山中宰相!”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