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异派 |
拼音 tóng yuán yì pai 注音 ㄊㄨㄥˊ ㄩㄢˊ 一ˋ ˙ㄆㄞ 解释 见“同源异流”。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 同源异派是中性词。 繁体 同源異派 近义 同源异流 |
酌水知源 |
拼音 zhuó shuǐ zhī yuán 注音 ㄓㄨㄛˊ ㄕㄨㄟˇ ㄓ ㄩㄢˊ 解释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 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酌水知源是中性词。 近义 饮水思源 |
追根穷源 |
拼音 zhuī gēn qióng yuán 注音 ㄓㄨㄟ ㄍㄣ ㄑㄩㄥˊ ㄩㄢˊ 解释 同“追本溯源”。 出处 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三十七回:“原来家树、凤喜这头婚姻,追根穷源,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寿峰父女。”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追查根源。 感情 追根穷源是中性词。 繁体 追根窮源 近义 追本溯源、追根求源、追根溯源 |
枯本竭源 |
拼音 kū běn jié yuán 注音 ㄎㄨ ㄅㄣˇ ㄐ一ㄝˊ ㄩㄢˊ 解释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出处 《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感情 枯本竭源是中性词。 近义 斩尽杀绝 |
推究根源 |
拼音 tuī jiū gēn yuán 注音 ㄊㄨㄟ ㄐ一ㄡ ㄍㄣ ㄩㄢˊ 解释 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 出处 《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勇于探索。 感情 推究根源是中性词。 近义 推本溯源 |
追根溯源 |
拼音 zhuī gēn sù yuán 注音 ㄓㄨㄟ ㄍㄣ ㄙㄨˋ ㄩㄢˊ 解释 同“追本溯源”。 出处 晓剑《本市市长无房住》:“其实,若追根溯源,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而不至于落个将前人卸磨杀驴、扫地出门的恶名。” 例子 余秋雨《关于年龄》:“追根溯源,大多是一开始学僵了、学疲了。”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追查根源。 感情 追根溯源是中性词。 繁体 追根泝源 近义 追本溯源、追根穷源、追根求源 |
端本澄源 |
拼音 duān běn chéng yuán 注音 ㄉㄨㄢ ㄅㄣˇ ㄔㄥˊ ㄩㄢˊ 解释 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例子 《易》闲有家,《礼》严内则,皆以齐家为端本澄源之要,先生窥其深矣。清 周亮工《书影》卷一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从根本上治理。 感情 端本澄源是中性词。 |
饮流怀源 |
拼音 yǐn liú huái yuán 注音 一ㄣˇ ㄌ一ㄡˊ ㄏㄨㄞˊ ㄩㄢˊ 解释 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比喻不能忘本。 出处 北周·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例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奉着这等二位恩勤备至的翁姑,伴着这等一个才貌双全的夫婿;饮流怀源,打算自己当日受了八两,此时定要还她半斤。”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不能忘本。 感情 饮流怀源是中性词。 繁体 飲流懷源 近义 饮水思源、饮水知源 英语 gratitude for |
异派同源 |
拼音 yì pài tóng yuán 注音 一ˋ ㄆㄞˋ ㄊㄨㄥˊ ㄩㄢˊ 解释 源:来源。不同流派来自同一本源。 出处 唐·贾束《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慈悲广大兮妙力无边,八万度门兮异派同源。”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异派同源是中性词。 繁体 異派同源 |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拼音 wú gēn zhī mù,wú yuán zhī shuǐ 注音 ㄨˊ ㄍㄣ ㄓ ㄇㄨˋ,ㄨˊ ㄩㄢˊ ㄓ ㄕㄨㄟˇ 解释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出处 语出《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用法 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中性词。 繁体 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近义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英语 things without foundation |
溯流徂源 |
拼音 sù liú cú yuán 注音 ㄙㄨˋ ㄌ一ㄡˊ ㄘㄨˊ ㄩㄢˊ 解释 同“溯流穷源”。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感情 溯流徂源是中性词。 繁体 泝流徂源 近义 寻根究底、溯流从源 |
源泉万斛 |
拼音 yuán quán wàn hú 注音 ㄩㄢˊ ㄑㄨㄢˊ ㄨㄢˋ ㄏㄨˊ 解释 比喻文思涌溢。 出处 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文才。 感情 源泉万斛是中性词。 繁体 源泉萬斛 |
寻源讨本 |
拼音 xún yuán tǎo běn 注音 ㄒㄨㄣˊ ㄩㄢˊ ㄊㄠˇ ㄅㄣˇ 解释 穷本溯源。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寻源讨本是中性词。 繁体 尋源討本 近义 追根溯源 |
端本正源 |
拼音 duān běn zhèng yuán 注音 ㄉㄨㄢ ㄅㄣˇ ㄓㄥˋ ㄩㄢˊ 解释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 《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从根本上治理。 感情 端本正源是中性词。 近义 端本清源 英语 attack a problem at its root |
左右逢源 |
拼音 zuǒ yòu féng yuán 注音 ㄗㄨㄛˇ 一ㄡˋ ㄈㄥˊ ㄩㄢˊ 解释 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例子 续范亭《来南泥湾途中》:“有似池鱼入大海,左右逢源空气香。” 正音 “逢”,不能读作“fēng”。 辨形 “源”,不能写作“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歇后语 西瓜地里散步 谜语 冰;舍南舍北皆春水 感情 左右逢源是 |
推本溯源 |
拼音 tuī běn sù yuán 注音 ㄊㄨㄟ ㄅㄣˇ ㄙㄨˋ ㄩㄢˊ 解释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出处 例子 做学问必须下一番推本溯源的功夫。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勇于探索。 感情 推本溯源是中性词。 繁体 推本泝源 近义 推究根源 英语 ascertain the cause(trace the origins) 俄语 доискиваться до сущности |
溯流穷源 |
拼音 sù liú qióng yuán 注音 ㄙㄨˋ ㄌ一ㄡˊ ㄑㄩㄥˊ ㄩㄢˊ 解释 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它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 例子 故是编所录惟汉人散文,乃唐宋八家专集。俾承学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然后可溯流穷源,尽诸家之精蕴耳。清·方苞《古文约选序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比喻 |
拔本塞源 |
拼音 bá běn sè yuán 注音 ㄅㄚˊ ㄅㄣˇ ㄙㄜˋ ㄩㄢˊ 解释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 《晋书 慕容垂载记》:“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 例子 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行为。 感情 拔本塞源是贬义词。 繁体 拔本僿源 近义 本末倒置、拔本塞原 英语 abandon sources |
源源不绝 |
拼音 yuán yuán bù jué 注音 ㄩㄢˊ ㄩㄢˊ ㄅㄨˋ ㄐㄩㄝˊ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例子 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采取好的动员方式,使前线能够得到源源不绝的补充。” 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感情 源源不绝是中性词。 繁体 源源不絶 近义 源源不断 反义 断断续续 |
源源不断 |
拼音 yuán yuán bù duàn 注音 ㄩㄢˊ ㄩㄢˊ ㄅㄨˋ ㄉㄨㄢˋ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出处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例子 夜间,官军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龙驹寨的大道,所以从天亮起就有军粮源源不断地从龙驹寨向西运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源”,不能写作“原”。 辨析 源源不断和“络绎不绝”;都形容接连不断。但源源不断多用于货物、钱 |
源源不竭 |
拼音 yuán yuán bù jié 注音 ㄩㄢˊ ㄩㄢˊ ㄅㄨˋ ㄐ一ㄝˊ 解释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竭:完。形容接连不断,没有尽头。 出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 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感情 源源不竭是中性词。 近义 源源不断 |
正本澄源 |
拼音 zhèng běn chéng yuán 注音 ㄓㄥˋ ㄅㄣˇ ㄔㄥˊ ㄩㄢˊ 解释 犹正本清源。 出处 《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例子 观《春秋》之所书,然后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明·刘基《春秋明经·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正本澄源是中性词。 繁体 正本澂源 近义 正本清源 |
源清流清 |
拼音 yuán qīng liú qīng 注音 ㄩㄢˊ ㄑ一ㄥ ㄌ一ㄡˊ ㄑ一ㄥ 解释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源也。君子者,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源清流清是中性词。 近义 源清流 |
本末源流 |
拼音 běn mò yuán liú 注音 ㄅㄣˇ ㄇㄛˋ ㄩㄢˊ ㄌ一ㄡˊ 解释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例子 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事物的渊源和结局。 感情 本末源流是中性词。 |
讨流溯源 |
拼音 tǎo liú sù yuán 注音 ㄊㄠˇ ㄌ一ㄡˊ ㄙㄨˋ ㄩㄢˊ 解释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出处 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讨流溯源是中性词。 繁体 討流泝源 近义 追根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