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音字的成语大全

音字的常见组词有:青鸟传音、下里巴音、甘酒嗜音、梵呗圆音、伫候佳音、繁音促节、佛旨纶音、知音谙吕、知音识趣、音耗不绝、音容凄断、音问相继、音问杳然、音稀信杳、弦歌之音、丝竹八音、丝竹之音、音声如钟、弦外遗音、笑貌声音、足音空谷、众啄同音、余音缭绕、音信杳无、音容笑貌、音问两绝、音容如在、遗音余韵、一口同音、咬音咂字、杳无音讯、杳无音耗、养音九皋、纶音佛语、鸾音鹤信、亢音高唱、金口玉音、北鄙之音、千锤打锣,一锤定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言有尽而音意无穷、鹿死不择音、知音识曲、正声雅音、郑卫之音、足音跫然、正始之音、杳无音信、一锤定音、余音绕梁、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音字相关信息

  • 拼音yīn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97F3
  • 五笔UJF
  • 仓颉YTA
  • 郑码SUK
  • 四角00601

音yīnㄧㄣˉ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yuè)。~律。~色。~量。

含音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音声如钟 拼音 yīn shēng rú zhōng 注音 一ㄣ ㄕㄥ ㄖㄨˊ ㄓㄨㄥ 解释 声音像钟声一样响亮。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说话等。 感情 音声如钟是中性词。 繁体 音聲如鐘 近义 声如洪钟
空谷足音 拼音 kōng gǔ zú yīn 注音 ㄎㄨㄥ ㄍㄨˇ ㄗㄨˊ 一ㄣ 解释 谷:山谷。在寂静的山谷中听到脚步声。比喻非常难得的音信或事物。 出处 庄周《庄子 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例子 幸空谷足音,得见君子,机缘难再,千载一时,故忍耻相投。(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正音 “空”,不能读作“gòng”。 辨析 空谷足音和“足音跫然”;都可比喻极难得的人。但空谷足音还可比喻音讯和言论;而“足音跫然”仅比喻极难上门的宾客。
郑卫之音 拼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注音 ㄓㄥˋ ㄨㄟˋ ㄓ 一ㄣ 解释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例子 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用法 作宾语;指淫乐。 感情 郑卫之音是中性词。 繁体 鄭衛之音 近义 郑卫
音稀信杳 拼音 yīn xī xìn yǎo 注音 一ㄣ ㄒ一 ㄒ一ㄣˋ 一ㄠˇ 解释 杳:深远,无影无声。音信一点也得不到。 出处 元·无名氏《字字锦》曲:“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误约盟言。”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音稀信杳是中性词。 近义 杳无音信 反义 音问相继
一锤定音 拼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注音 一 ㄔㄨㄟˊ ㄉ一ㄥˋ 一ㄣ 解释 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出处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例子 王朔《我是你爸爸》:“有这五十公斤的力量无论打在哪儿别管姿势如何都能一锤定音,敌手不昏也顷刻呆若木鸡。”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谜语 千锤击鼓 感情 一锤定音是中性词。 繁体 一錘定音 近义 一槌定音
五音六律 拼音 wǔ yīn liù lǜ 注音 ㄨˇ 一ㄣ ㄌ一ㄡˋ ㄌㄩˋ 解释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出处 《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例子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那些五音六律、南北九宫,箫管丝弦,无一不精。”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音乐。 感情 五音六律是中性词。
鸾音鹤信 拼音 luán yīn hè xìn 注音 ㄌㄨㄢˊ 一ㄣ ㄏㄜˋ ㄒ一ㄣˋ 解释 比喻仙界的音信。 出处 唐·罗隐《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诗:“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 例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鸾音鹤信是中性词。 繁体 鸞音鶴信
德音莫违 拼音 dé yīn mò wéi 注音 ㄉㄜˊ 一ㄣ ㄇㄛˋ ㄨㄟˊ 解释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为,及尔同死。” 用法 作谓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德音莫违是中性词。 繁体 惪音莫違
桑间之音 拼音 sāng jiān zhī yīn 注音 ㄙㄤ ㄐ一ㄢ ㄓ 一ㄣ 解释 指淫靡的音乐。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桑间之音是中性词。 繁体 桑閒之音 近义 桑间濮上
鹿死不择音 拼音 lù sǐ bù zé yīn 注音 ㄌㄨˋ ㄙˇ ㄅㄨˋ ㄗㄜˊ 一ㄣ 解释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例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地方。 感情 鹿死不择音是中性词。 繁体 鹿死不擇音 近义 鹿死不择荫 英语 A dying de
杳无音信 拼音 yǎo wú yīn xìn 注音 一ㄠˇ ㄨˊ 一ㄣ ㄒ一ㄣˋ 解释 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 出处 宋 黄孝迈《咏水仙》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例子 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正音 “杳”,不能读作“miǎo”。 辨形 “杳”,不能写作“查”。 辨析 见“石沉大海”。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泥牛入海 感情 杳无音信是贬义词
北鄙之音 拼音 bēi bǐ zhī yīn 注音 ㄅㄟ ㄅ一ˇ ㄓ 一ㄣ 解释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出处 《史记 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亡国的音乐。 感情 北鄙之音是贬义词。 近义 靡靡之音、北鄙之声
哓音瘏口 拼音 xiāo yīn kōng kǒu 注音 ㄒ一ㄠ 一ㄣ ㄎㄨㄥ ㄎㄡˇ 解释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出处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例子 《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不惮哓音瘏口为国民告,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哓音瘏口是中性词。 繁体 嘵音瘏口
弦外之音 拼音 xián wài zhī yīn 注音 ㄒ一ㄢˊ ㄨㄞˋ ㄓ 一ㄣ 解释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例子 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言外之意。 谜语 半月谈;飞鸣镝;此时无声胜有声 感情 弦外之音是中性词。 繁体 絃外之音 近义 言外之意 反义
泮林革音 拼音 pàn lín gé yīn 注音 ㄆㄢˋ ㄌ一ㄣˊ ㄍㄜˊ 一ㄣ 解释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出处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
音问两绝 拼音 yīn wèn liǎng jué 注音 一ㄣ ㄨㄣˋ ㄌ一ㄤˇ ㄐㄩㄝˊ 解释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音问两绝是中性词。 繁体 音問兩絶 近义 音问杳然 反义 音问相继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拼音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 注音 一ㄢˊ 一ㄡˇ ㄐ一ㄣˋ ㄦˊ 一ㄣ 一ˋ ㄨˊ ㄑㄩㄥˊ 解释 语言有穷尽而含意没有穷尽。指诗文等蕴含着深刻含义。 出处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赋》:“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是中性词。 近义 言有尽而意无穷
杳无音讯 拼音 yǎo wú yīn xùn 注音 一ㄠˇ ㄨˊ 一ㄣ ㄒㄨㄣˋ 解释 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子 柯云路《三千万》:“前不久,总算熬到了国家建委来了调令,但是到了省里、局里,又几个月杳无音讯。”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一点儿音信。 感情 杳无音讯是中性词。 繁体 杳無音訊 近义 杳无音信
袅袅余音 拼音 niǎo niǎo yú yīn 注音 ㄋ一ㄠˇ ㄋ一ㄠˇ ㄩˊ 一ㄣ 解释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例子 她已离去,但她那美妙的歌声仍然袅袅余音,不绝于耳。于明之《走在羊肠小道上》 繁体 嫋嫋餘音
同音共律 拼音 tóng yīn gòng lǜ 注音 ㄊㄨㄥˊ 一ㄣ ㄍㄨㄥˋ ㄌㄩˋ 解释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 同音共律是中性词。
金口玉音 拼音 jīn kǒu yù yīn 注音 ㄐ一ㄣ ㄎㄡˇ ㄩˋ 一ㄣ 解释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出处 晋·夏侯湛《抵疑》:“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补能改变。 感情 金口玉音是中性词。 近义 金口玉言、金口玉牙、金口御言 英语 excellent advice(good news) 俄语 безукоризненные речи
知音识趣 拼音 zhī yīn shí qù 注音 ㄓ 一ㄣ ㄕˊ ㄑㄨˋ 解释 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锲倸你一锲倸?”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感情 知音识趣是中性词。 繁体 知音識趣 近义 知情识趣
杳无音耗 拼音 yǎo wú yīn hào 注音 一ㄠˇ ㄨˊ 一ㄣ ㄏㄠˋ 解释 犹言杳无音信。 出处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第一卷:“汝投于海,杳无音耗……何得在此?” 例子 清·袁枚《新齐谐·驴雪奇冤》:“刘母见子久出不归,杳无音耗,即在任邱县控追车夫。”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一点儿音信。 感情 杳无音耗是中性词。 繁体 杳無音耗 近义 杳无音信、杳无消息 俄语 ни слуху ни духу
下里巴音 拼音 xià lǐ bā yīn 注音 ㄒ一ㄚˋ ㄌ一ˇ ㄅㄚ 一ㄣ 解释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例子 下里巴音的说法很少见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通俗艺术。 感情 下里巴音是中性词。 近义 下里巴人、巴人下里 英语 the popular literature or art
音问相继 拼音 yīn wèn xiāng jì 注音 一ㄣ ㄨㄣˋ ㄒ一ㄤ ㄐ一ˋ 解释 音问:音信。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 出处 唐·刘禹锡《令狐仆射》诗题:“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纵山川阻峭,然音问相继。”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音问相继是中性词。 繁体 音問相繼 反义 音问两绝、音问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