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屈而死 |
拼音 hán qū ér sǐ 注音 ㄏㄢˊ ㄑㄨ ㄦˊ ㄙˇ 解释 含着委屈而死去。 出处 例子 他在文革期间含屈而死 用法 作谓语;指死不瞑目。 感情 含屈而死是中性词。 近义 负屈而亡、含冤而死 反义 含笑九泉 英语 die uncleared of a false charge(die with one's name uncleared) |
屈膝求和 |
拼音 qū xī qiú hé 注音 ㄑㄨ ㄒ一 ㄑ一ㄡˊ ㄏㄜˊ 解释 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 出处 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例子 清政府的屈膝求和换来的是各国列强更加肆无忌惮的侮辱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投降。 感情 屈膝求和是贬义词。 繁体 屈膝裘咊 近义 诎膝请和 英语 bow the knees to ... and sue for peace |
力屈势穷 |
拼音 lì qū shì qióng 注音 ㄌ一ˋ ㄑㄨ ㄕˋ ㄑㄩㄥˊ 解释 屈:竭,穷尽;穷:尽。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 出处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例子 宋·苏轼《钱氏表忠观碑》:“而蜀、江南负其险远,兵至城下,力屈势穷,然后束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境。 感情 力屈势穷是中性词。 繁体 力屈勢窮 |
指不胜屈 |
拼音 zhǐ bù shèng qū 注音 ㄓˇ ㄅㄨˋ ㄕㄥˋ ㄑㄨ 解释 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例子 《春秋》之义,不以父命辞王命,不以家事辞王事。象这样的,指不胜屈。(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 正音 “指”,不能读作“zh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数量多。 感情 指不胜屈是中性词。 繁体 |
謷牙诘屈 |
拼音 áo yá jié qū 注音 ㄠˊ 一ㄚˊ ㄐ一ㄝˊ ㄑㄨ 解释 同“诘屈聱牙”。謷,通“聱”。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 出处 语出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繁体 謷牙詰屈 |
威武不屈 |
拼音 wēi wǔ bù qū 注音 ㄨㄟ ㄨˇ ㄅㄨˋ ㄑㄨ 解释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例子 小说《红岩》塑造了一大批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屈”,不能写作“曲”。 辨析 威武不屈和“坚贞不屈”都含有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意思。但威武不屈有威武之意;用 |
能伸能屈 |
拼音 néng shēn néng qū 注音 ㄋㄥˊ ㄕㄣ ㄋㄥˊ ㄑㄨ 解释 见“能屈能伸”。 出处 《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例子 这就叫大丈夫能伸能屈。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用法 作谓语;指人的性格。 感情 能伸能屈是中性词。 近义 能屈能伸 英语 flexible(be able to bow and rise at will) |
词穷理屈 |
拼音 cí qióng lǐ qū 注音 ㄘˊ ㄑㄩㄥˊ ㄌ一ˇ ㄑㄨ 解释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出处 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例子 冯永祥给马慕韩这么一追问,有点词穷理屈,尴尬地瞪着两只眼睛。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理亏。 感情 词穷理屈是贬义词。 繁体 詞窮理屈 近义 理屈词穷 英语 be condemned on one's own showing |
衔冤负屈 |
拼音 xián yuān fù qū 注音 ㄒ一ㄢˊ ㄩㄢ ㄈㄨˋ ㄑㄨ 解释 心怀冤枉,身受委屈。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例子 张平《抉择》:“忍辱含羞、衔冤负屈,活脱脱地就像一群遭了大灾大难、无家可归的叫化子!”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蒙受委曲。 感情 衔冤负屈是贬义词。 繁体 銜寃負屈 近义 负屈含冤、负屈衔冤 英语 be wronged on a false charge |
小屈大伸 |
拼音 xiǎo qū dà shēn 注音 ㄒ一ㄠˇ ㄑㄨ ㄉㄚˋ ㄕㄣ 解释 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例子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闻已中副车,小屈大伸,将来飞腾云路。”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能忍受委屈。 感情 小屈大伸是中性词。 近义 小屈大申 |
临难不屈 |
拼音 lín nàn bù qū 注音 ㄌ一ㄣˊ ㄋㄢˋ ㄅㄨˋ ㄑㄨ 解释 临:面临;屈:屈服。临到危难,仍不屈服。 出处 《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临难不屈是中性词。 繁体 臨難不屈 |
势穷力屈 |
拼音 shì qióng lì qū 注音 ㄕˋ ㄑㄩㄥˊ ㄌ一ˋ ㄑㄨ 解释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出处 宋·司马光《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势穷力屈,然后可招抚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惨败后的处境。 感情 势穷力屈是中性词。 繁体 勢窮力屈 近义 势穷力竭 反义 势如破竹 |
负屈衔冤 |
拼音 fù qū xián yuān 注音 ㄈㄨˋ ㄑㄨ ㄒ一ㄢˊ ㄩㄢ 解释 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出处 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例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蒙受委曲。 感情 负屈衔冤是中性词。 繁体 負屈銜寃 近义 负屈含冤 反义 报仇雪恨 英语 be wronged on a |
蠖屈蜗潜 |
拼音 huò qū wō qián 注音 ㄏㄨㄛˋ ㄑㄨ ㄨㄛ ㄑ一ㄢˊ 解释 蠖:尺蠖;蜗:蜗牛。形容房屋极为低矮和窄小。 出处 清·陆硎《低低屋》:“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床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蠖屈蜗潜是贬义词。 繁体 蠖屈蝸潛 |
怀冤抱屈 |
拼音 huái yuān bào qū 注音 ㄏㄨㄞˊ ㄩㄢ ㄅㄠˋ ㄑㄨ 解释 心中有冤屈。 出处 南朝·梁·沈约《上言宜校勘谱籍》:“所欲既多,理无悉当,怀冤抱屈,非止百千。” 用法 作谓语;指心中有冤屈。 感情 怀冤抱屈是中性词。 繁体 懷寃抱屈 近义 含冤负屈 英语 be wronged on a false charge(suffer an iniquitous wrong) |
不挠不屈 |
拼音 bù náo bù qū 注音 ㄅㄨˋ ㄋㄠˊ ㄅㄨˋ ㄑㄨ 解释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例子 不挠不屈,为真理斗到尽头!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意志等。 感情 不挠不屈是中性词。 繁体 不撓不屈 近义 不挠不折 |
鸣冤叫屈 |
拼音 míng yuān jiào qū 注音 ㄇ一ㄥˊ ㄩㄢ ㄐ一ㄠˋ ㄑㄨ 解释 指申诉冤屈。 出处 巴金《 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例子 他整天都在鸣冤叫屈。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申诉冤屈。 谜语 县太爷门前打鼓 感情 鸣冤叫屈是中性词。 繁体 鳴寃叫屈 近义 叫屈鸣冤 反义 无冤无仇 英语 voice grievances and complain of being wronged 俄语 обратиться с жалобой 日语 無実(むじつ)の罪(つみ)を |
负屈含冤 |
拼音 fù qū hán yuān 注音 ㄈㄨˋ ㄑㄨ ㄏㄢˊ ㄩㄢ 解释 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例子 把药酒酖死宋江、卢俊义,使他们负屈含冤而死。(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 辨形 “屈”,不能写作“曲”。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不屈不挠 |
拼音 bù qū bù náo 注音 ㄅㄨˋ ㄑㄨ ㄅㄨˋ ㄋㄠˊ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例子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正音 “挠”,不能读作“ráo”。 辨形 “屈”,不能写作“曲”。 辨析 见“百折不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 谜语 弯腰抓痒 感情 不屈不 |
屈高就下 |
拼音 qū gāo jiù xià 注音 ㄑㄨ ㄍㄠ ㄐ一ㄡˋ ㄒ一ㄚˋ 解释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际交往。 感情 屈高就下是中性词。 近义 降尊临卑 |
龙蛰蠖屈 |
拼音 lóng zhé huò qū 注音 ㄌㄨㄥˊ ㄓㄜˊ ㄏㄨㄛˋ ㄑㄨ 解释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例子 今岁传胪小儿,即少时妄对隐士绝无才者也。公当盛汉之隆,而,不一建立于时,得无为儿曹所诮乎?一笑。明·张居正《答司空陆五台书》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龙蛰蠖屈是中性词。 繁体 龍蟄蠖屈 |
能屈能伸 |
拼音 néng qū néng shēn 注音 ㄋㄥˊ ㄑㄨ ㄋㄥˊ ㄕㄣ 解释 屈:弯曲;伸:伸直。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负。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例子 这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辨形 “屈”,不能写作“曲”;“伸”,不能写作“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人的性格。 歇后语 蚯蚓走路;大象的鼻子 谜语 |
以屈求伸 |
拼音 yǐ qū qiú shēn 注音 一ˇ ㄑㄨ ㄑ一ㄡˊ ㄕㄣ 解释 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出处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做事的策略。 谜语 蚯蚓走路 感情 以屈求伸是中性词。 繁体 以屈裘伸 近义 以退为进 |
抱屈衔冤 |
拼音 bào qū xián yuān 注音 ㄅㄠˋ ㄑㄨ ㄒ一ㄢˊ ㄩㄢ 解释 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例子 他抱屈衔冤而死 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人遭受冤屈。 感情 抱屈衔冤是中性词。 繁体 抱屈銜寃 近义 含冤负屈 反义 平反昭雪 |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
拼音 wēi wǔ bù néng qū,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注音 ㄨㄟ ㄨˇ ㄅㄨˋ ㄋㄥˊ ㄑㄨ,ㄆ一ㄣˊ ㄐ一ㄢˋ ㄅㄨˋ ㄋㄥˊ 一ˊ 解释 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 出处 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是中性词。 近义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英语 No force can bend one and no ad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