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饱字的成语大全

饱字的常见组词有:食无求饱、饥附饱扬、衣丰食饱、饱餐一顿、饱其私囊、食不求饱、食不念饱、乡乡而饱、醉酒饱德、中饱私囊、饔飧不饱、一饥两饱、食不暇饱、饥饱劳役、盗食致饱、笔酣墨饱、饱飨老拳、饱练世故、饱经忧患、饱经世故、饱经世变、饱经风雨、饱谙世故、半饥半饱、饱眼福、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饥则附人,饱便高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汉不知饿汉饥、饱人不知饿人饥、饱暖思淫欲、饱暖生淫欲、饱食思淫欲、眼馋肚饱、士饱马腾、三饥两饱、暖衣饱食、鸟钞求饱、酒醉饭饱、饥附饱飏、酒足饭饱、腹饱万言、饱、茶余饭饱、饱经风霜、饱食终日、饱经霜雪、饱以老拳、饱学之士、饱食暖衣、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饱字相关信息

  • 拼音bǎo
  • 部首
  • 总笔画8画
  • 统一码9971
  • 五笔QNQN
  • 仓颉NVPRU
  • 郑码OXRY
  • 四角27712

饱bǎoㄅㄠˇ 吃足了,与“饿”相对:~餐。~暖。 足、充分:~满。~和。~

含饱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饱餐一顿 拼音 bǎo cān yī dùn 注音 ㄅㄠˇ ㄘㄢ 一 ㄉㄨㄣˋ 解释 指大吃一顿。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九回:“饬各军饱餐一顿,俟至黎明,一声鼓角,全营涌出。”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大吃一顿。 谜语 母猪掉进泔水缸 感情 饱餐一顿是中性词。 繁体 飽飱一頓 近义 大饱口福 英语 play knife and fork(eat one's fill)
饱食思淫欲 拼音 bǎo shí sī yín yù 注音 ㄅㄠˇ ㄕˊ ㄙ 一ㄣˊ ㄩˋ 解释 饱:吃足;食:吃;淫:邪恶。指生活安逸,容易起淫念。 出处 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35回:“锦衣玉食,合着了俗语饱食思淫欲这句了。” 用法 作定语、宾语;指人的邪念,用于劝诫人。 感情 饱食思淫欲是中性词。 繁体 飽食思滛慾 近义 饱暖生淫欲 英语 Material comforts lead to lewd desires.
饱学之士 拼音 bǎo xué zhī shì 注音 ㄅㄠˇ ㄒㄩㄝˊ ㄓ ㄕˋ 解释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例子 那位老先生也许是个饱学之士,一笔字也写得挺好。(张天冀《新生》)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学者。 感情 饱学之士是褒义词。 繁体 飽壆之士 近义 学富五车、经纶之才 反义 胸无点墨 英语 bookman 俄语 эрудит 德语 Hochgebildete(Gelehrte)
饔飧不饱 拼音 yōng sūn bù bǎo 注音 ㄩㄥ ㄙㄨㄣ ㄅㄨˋ ㄅㄠˇ 解释 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感情 饔飧不饱是贬义词。 繁体 饔飱不飽 近义 饔飧不给、饔飧不济
茶余饭饱 拼音 chá yú fàn bǎo 注音 ㄔㄚˊ ㄩˊ ㄈㄢˋ ㄅㄠˇ 解释 泛指闲暇之时。也作“茶余饭后”。 出处 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例子 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休闲时间。 感情 茶余饭饱是中性词。 繁体 茶余飯飽 近义 茶余饭后 英语 in one's leisure hours
食不念饱 拼音 shí bù niàn bǎo 注音 ㄕˊ ㄅㄨˋ ㄋ一ㄢˋ ㄅㄠˇ 解释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 感情 食不念饱是贬义词。 繁体 食不念飽 近义 食无求饱、食不求饱 英语 In food, I do not aim at eating my full.
饱经霜雪 拼音 bǎo jīng shuāng xuě 注音 ㄅㄠˇ ㄐ一ㄥ ㄕㄨㄤ ㄒㄩㄝˇ 解释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孤吟》:“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例子 饱经霜雪的他已经没有先前的威风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经验丰富。 感情 饱经霜雪是中性词。 繁体 飽經霜雪 近义 饱经风霜 反义 风调雨顺 英语 have weathered many storms
食不暇饱 拼音 shí bù xiá bǎo 注音 ㄕˊ ㄅㄨˋ ㄒ一ㄚˊ ㄅㄠˇ 解释 暇:空闲。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出处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例子 他每天都食不暇饱,没日没夜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终日操劳。 感情 食不暇饱是中性词。 繁体 食不暇飽 近义 废寝忘食 英语 too busy to have a decent meal
饱其私囊 拼音 bǎo qí sī náng 注音 ㄅㄠˇ ㄑ一ˊ ㄙ ㄋㄤˊ 解释 饱:满足;囊:口袋。指非法侵吞钱财,装入自己腰包。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他又并不将此款归入公家,一律饱其私囊。”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贪心。 感情 饱其私囊是贬义词。 繁体 飽其私囊 近义 中饱私囊 反义 大公无私
饱经沧桑 拼音 bǎo jīng cāng sāng 注音 ㄅㄠˇ ㄐ一ㄥ ㄘㄤ ㄙㄤ 解释 饱:充分地;经: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出处 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例子 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王蒙《轮下》) 正音 “沧”,不能读作“chuāng”。 辨形 “沧”,不能写作“苍”。 辨
士饱马腾 拼音 shì bǎo mǎ téng 注音 ㄕˋ ㄅㄠˇ ㄇㄚˇ ㄊㄥˊ 解释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例子 清·冯桂芬《与吉抚部书》:“且两年中士饱马腾,支应不匮,亦有微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士饱马腾是褒义词。 繁体 士飽馬騰 近义 士气高昂 反义 人困马乏
饱经世故 拼音 bǎo jīng shì gù 注音 ㄅㄠˇ ㄐ一ㄥ ㄕˋ ㄍㄨˋ 解释 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出处 宋 陆游《书兴》诗:“占得溪山卜数椽,饱经世故气犹全。” 例子 女的红色透明女雨衣,内着华贵的颀袍,也挟着一个大型的女用手持皮包,像是一个饱经世故的妇人。洪深《鸡鸣早看天》第一幕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经历丰富。 感情 饱经世故是中性词。 繁体 飽經丗故 近义 饱经世变 英语 have seen the elephant
鸟钞求饱 拼音 niǎo chāo qiú bǎo 注音 ㄋ一ㄠˇ ㄔㄠ ㄑ一ㄡˊ ㄅㄠˇ 解释 钞:强取,掠夺。如同飞鸟掠夺食物一样求饱腹。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群小竞起,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肌及骨。”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谋生。 感情 鸟钞求饱是中性词。 繁体 鳥鈔裘飽
酒醉饭饱 拼音 jiǔ zuì fàn bǎo 注音 ㄐ一ㄡˇ ㄗㄨㄟˋ ㄈㄢˋ ㄅㄠˇ 解释 比喻饮食得到满足。 出处 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我着他酒醉饭饱,走不动。”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吃得酒醉饭饱,沏上两碗上好的龙井茶,赓续未尽的谈兴。”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饮食得到满足。 感情 酒醉饭饱是中性词。 繁体 酒醉飯飽 近义 花天酒地、大吃大喝、酒足饭饱、酒酣耳热 英语 gorged with meat and wine
食无求饱 拼音 shí wú qiú bǎo 注音 ㄕˊ ㄨˊ ㄑ一ㄡˊ ㄅㄠˇ 解释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例子 老舍《特大的新年》:“可是初二祭财神,您还能讲君子食无求饱?”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 感情 食无求饱是中性词。 繁体 食無裘飽 近义 食不求饱、食不念饱 英语 be half fed(In food, I do not aim at eating my full. )
三饥两饱 拼音 sān jī liǎng bǎo 注音 ㄙㄢ ㄐ一 ㄌ一ㄤˇ ㄅㄠˇ 解释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出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野夫长短句》:“跛子一生别无路,展手教,化三饥两饱。回视云汉,聊以自诳元神。”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生活。 感情 三饥两饱是中性词。 繁体 三饑兩飽
饥饱劳役 拼音 jī bǎo láo yì 注音 ㄐ一 ㄅㄠˇ ㄌㄠˊ 一ˋ 解释 指生活劳苦,食无定时。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俺哥哥三朝的五日,可便忍饿耽饥,五六日不曾尝着水米,常言道饥饱劳役。”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生活。 感情 饥饱劳役是中性词。 繁体 饑飽勞役 近义 饥饱劳碌 英语 slave all day long with no guarantee against hunger
酒足饭饱 拼音 jiǔ zú fàn bǎo 注音 ㄐ一ㄡˇ ㄗㄨˊ ㄈㄢˋ ㄅㄠˇ 解释 酒喝个足;饭吃个饱。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例子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酒足饭饱之后,饭馆掌柜的给他们端上茶来,哈吐谢退了,他说要回到住处,自己熬一锅地道的蒙古奶茶,喝它个痛快! 正音 “饱”,不能读作“bāo”。 辨形 “酒”,不能写作“洒”。 用法 嗜酒、好色、贪财、逞气;这四种坏品质和恶
醉酒饱德 拼音 zuì jiǔ bǎo dé 注音 ㄗㄨㄟˋ ㄐ一ㄡˇ ㄅㄠˇ ㄉㄜˊ 解释 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 出处 《诗经 大雅 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例子 唐 无名氏《灵应传》:“绵历多祀,醉酒饱德,蒙惠诚深。”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醉酒饱德是褒义词。 繁体 醉酒飽惪
饱经风雨 拼音 bǎo jīng fēng yǔ 注音 ㄅㄠˇ ㄐ一ㄥ ㄈㄥ ㄩˇ 解释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出处 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经验丰富。 感情 饱经风雨是中性词。 繁体 飽經風雨 近义 饱经风霜 英语 be withered by time
饱经忧患 拼音 bǎo jīng yōu huàn 注音 ㄅㄠˇ ㄐ一ㄥ 一ㄡ ㄏㄨㄢˋ 解释 饱:充分;经:经历。长期、多次经历过忧愁、困苦;社会经验丰富。 出处 郭沫若《司徒 司马 司空》:“饱经忧患的中国人上了好些次大当,并没有再给予地雷手以立即抽身的机会。” 例子 他们说他是出身于贫苦的满族家庭,饱经忧患。冰心《晚晴集·老舍和孩子们》 正音 “经”,不能读作“jīn”。 辨形 “忧”,不能写作“优”。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经历长期忧愁患难的
饥附饱扬 拼音 jī fù bǎo yáng 注音 ㄐ一 ㄈㄨˋ ㄅㄠˇ 一ㄤˊ 解释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比喻人贪婪自私,没有情义。 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例子 《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如陈炯明者,饥附饱扬,外强中干,诿过推罪,嫁祸贻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势利。 感情 饥附饱扬是贬义词。 繁体 饑坿飽揚 近义 饥附饱飏 反义 始终如一 英语 rely upo
衣丰食饱 拼音 yī fēng shí bǎo 注音 一 ㄈㄥ ㄕˊ ㄅㄠˇ 解释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出处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富足。 感情 衣丰食饱是中性词。 繁体 衣豐食飽 近义 丰衣足食、足衣足食、衣丰食足 反义 食不果腹、缺衣少食
眼馋肚饱 拼音 yǎn chán dù bǎo 注音 一ㄢˇ ㄔㄢˊ ㄉㄨˋ ㄅㄠˇ 解释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往苏州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点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眼馋肚饱是贬义词。 繁体 眼饞肚飽 近义 贪得无厌 英语 have eyes bigger than the belly
饱经世变 拼音 bǎo jīng shì biàn 注音 ㄅㄠˇ ㄐ一ㄥ ㄕˋ ㄅ一ㄢˋ 解释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出处 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 例子 他说着江西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朱自清《白采》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经历丰富。 感情 饱经世变是中性词。 繁体 飽經丗變 近义 饱经世故 英语 well-experienced in ways of the world